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八章 入主中原 (第1/2页)
红楼从辽东开始正文卷第五百三十八章入主中原“不能允许皇上迁都。” 乱民势大。 新王正式昭告天下,自立成王。 随后不久。 田永命也在四川称王。 不同于后者,新王开始设置官员,陕西,山西,湖广,河南,不少地区已经落入新王手中。 很多地方的守军兵力薄弱,面对新军犹如鸡蛋碰石头,不敢抵抗选择了投降。 迁都。 已经是迫在眉睫。 林如海终于出面,支持了军司的建议。 谢有成也从第一镇返回金州。 年前的旧事,众人都不再提,团结一心面对国内的问题。 众人看向林如海,眼神怪异。 林如海一脸的坦然。 将军是汉人,爱民如子,对子民的仁德,无人可以指责。 正是明君之相。 而大周已经失德。 于公于私,将军入主中原,并不算亡天下,是顺应天命而出。 “江淮不可乱。” 林如海坚定的说道。 长江黄河连接大运河,密布的水道,为江淮的商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江淮的生产力,无异于是大周之冠。 福建广东的商品流入江淮,北方的商品流入江淮,江淮成为了全国的贸易中心。 其他地方没有这个地利。 “如果皇上迁都金陵,对我们金州极其不利,济州岛的海贸将遭到毁灭性破坏。” 济州岛的海贸,是金江镇强军的根本。 宋朝时。 商税占到了天下税赋的一半。 明朝军事强,但商税弱。 大周承袭明制,农税占了七成。 农不稳,则国亡。 大周可以不在乎商业,因为他没有,聊胜于无而已。可金江镇不能不在乎。 商不稳,则金江镇废。 “可是皇上真要迁都,岂是金江镇能拒绝的,只怕皇上不会听金江镇。” “他不能不听。” 谢有成反驳。 “南下之路只剩山东,让陈德言盯死皇城,但凡有动静,只需要轻骑就可以断皇上的南下之路。” “恐怕会引起天下人的责骂。” “天下之心,朝廷还剩几成?” 谢有成轻视道,然后看向林如海,希望他支持自己的话。 林如海没有让谢有成失望。 文武之间有矛盾。 不可能没有。 但是事情有度,在大事方面,双方还是能做到互相配合。 “北方人心尽失,南方还有一半。” “皇上仍然是皇上。” 从第一镇回来的不只是谢有成,还有冯胜之。 冯胜之坦然道。 “谁第一个欺辱了皇上,就会背负上骂名,遭到同仇敌忾的反对。” 众人无言。 冯胜之说得并没错。 很多人骂朝廷昏庸,但不意味就希望大周覆灭。 人心是很奇怪的东西。 可以骂,都为你赞叹,犹如那些御史们。 但是当你真的做了有损国体的事情,则会遭受千夫所指,被人们唾弃。 现在的金江镇,面对的是一个瓷器。 想要的是一个完好无损的瓷器,越完整越好,对金江镇才是最大的利益。 新学不光是在金州生根发芽,江淮一带也开始有了新的思想。 又提倡唯物主义,反对宋明周礼学,反对当下浮夸空谈的风气,讲求经世致用的功利主义。 “多学而识,行必有果”,学以致用。 要求实地调查,提倡独创,反对盲从和剽窃。 还有提倡“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敲剥天下之骨髓”的君主,是人民的“寇仇”与“独夫”。 宣扬“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否定了君为臣纲的道学理论,主张通过学校和实行法治来监督君权。 甚至认可金州的军学堂,但是认为应该去掉军字。 然后应该加强金州学校,具有面对天子直言“政有缺失”,“公其是非”的权利。 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从而实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理想。 “不以天下私一人”的“均天下”主张,以“众治”代“独治”,扩大郡县守令权利的主张。 甚至倡导均田说,提倡工商皆本,改变士农工商传统之法。 种种的学说,互相之间皆有借鉴。 这种思想在清朝是要抄家灭族的,但是在周朝,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群体的增加,越来越受支持。 正是私学的厉害。 私学有时候有害处,例如明朝张居正改革的时候,最大的麻烦就是私学。 但私学也有他的好处,解放了思想。 明朝禁不了私学,张居正权倾朝野,禁天下私院,也没有成功。 清朝可以。 禁止了私学。 一直到清末东南自治,汉人脱离了束缚,才开始恢复中断三百年兴建私学的传统。 这些南方各地的私学,培育了大量的进步青年,为后来革命增加了绝对性的力量。 现在的各派学说,就是瓷器。 你保护它,它可能不能为你创造看得见的好处,还能带来很多麻烦。 可你还打败不了它。 只有通过武力才能摧毁它。 一旦被摧毁,则需要百年的时间,才能重新养育出来。 正如十年树人,百年树木的道理。 冯胜之以学问来将军。 将军不是最在乎学问吗。 “谬论。” 听完冯胜之的长篇大论,林如海立马反驳。 “金江镇怎么会与学问背道而驰。” 话中有话。 唐清安面色不变,任由下面的人又是交锋,又是试探。 林如海铁定是支持江淮各种学问的。 可各派的新学问,的确有大逆不道之言。 金江军强大,将军入主中原那天,会不会仗着武力,打击这些新学问,林如海内心担忧。 冯胜之意味不明。 估计他也陷入两难之中,可能他心里最希望的是禅让。 可惜。 哪里有这么美好的事情。 至少不靠武力,是达成不了的。 动用武力,就要逼迫皇帝,冯胜之很难接受。 “军司怎么看?” 唐清安看向谢有成。 谢有成站了出来,众人都望向他,眼神复杂。 将军既然问军司,大概已经有了定论,决定入主中原。 入主中原。 金江镇多年来一直有这种提议,有时候声音大,有时候声音小。 可真到了见真章的时候,无论是谁心里也感叹。 “为了保存南方的平稳,不支持皇帝南迁。” 总要有人说出大逆不道的话,谢有成没有躲避,当众挑明打断了很多人的想法。 “如果皇帝一意孤行,军司在码头准备了船只,安排三千骑兵作为前锋,会在山东截住圣驾。” 众人无言。 截住了圣驾,后续的事猜也猜得道。 挟天子以令天下。 入关打败流民军,接管地方,治理弊政,一步步谋夺天下。 此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