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四十九章 金州十狼将 (第2/2页)
老黑杆惊怒。 忠顺王兵败,其中就有大周的新军,里面也有新式火炮,但被新王带去了湖广,准备与程之信作战。 而且论使用火炮的娴熟,谁又比得过金江军。 金江军还是金州军的时候,就开始大量装备鸟铳弗朗机。 “再打下去兄弟们要死完了,点子扎手,扯呼吧。” 兄弟们劝道。 老黑杆摇了摇头。 他不是不想跑,而是不能跑。 今时不同往日。 流民军好不容易在河南站住脚跟,有了今日的威望,他能跑,但后果太严重了。 流窜作战,老黑杆已经不想要在跑了。 正如开封城上万民老弱,他们跑不动。 被官兵追,跑了二十年的老黑杆,同样不想跑。 啥时候是个头啊。 老黑杆老了。 而且为了新王,他不能跑。 “流民军战斗力不弱。” 后方。 李伯升放下单筒望远镜,发出了感叹。 镜片。 金州的工匠已经能打磨出来。 很快就有了凹凸镜。 单筒望远镜也就随之而出,成为了军中的装备,深受水师们的喜爱。 比起陆地上。 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望远镜的作用更大。 “根据情报,对面的是流民军的老贼,这番的表现,才是理所应当。” 在参将李伯升的身边,营总李成才,赵赫等人等待参将的命令。 “如果龙在前麾下都是这等敢死战之兵,恐怕以后会很麻烦。” 李伯升内心忧虑。 李成才,赵赫都是金江军的老将领。 二十余岁就跟随将军打仗,至今都已人过中年。 流民军的老一代跑不动了,希望安宁。 而金江军老中青代代接力。 留下来的老一代将领,不但能跑,还系统的学习了军事知识,补足了理论,增加了格局。 例如中青代的将领,以五虎将为代表。 已经当上了营总,带领一营人马作战。 再过几年十余年,这些人就会是游击,分守,参将,可以独领一方大军作战。 还有更年轻的一代,搞出了所谓的十狼将。 十狼将都是军学堂的毕业生。 打仗极其凶残。 不但不把自己的性命当回事,反而以牺牲为荣。 有时候。 李成才与赵赫两人闲时喝酒的时候,都会觉得纳闷。 读书越多,不应该更是文质彬彬么。 军学堂怎么尽是培养出虎狼之人。 劳什子十狼将的打法,令李成才与赵赫都觉得不可思议,自觉受不了。 还提出士兵不带盔甲,更加方便作战。 刺刀成列,抵近敌人二十步再开火,哪怕前进的途中,迎着敌人的炮火也毫不动摇。 前头列兵死了,后头列兵补上。 军官死了,老兵补上。 全军唯有高呼,前进前进,再前进! 这种残酷的打法。 闻着悚然。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李成才和赵赫两人,常常感怀,他们不觉得自己能竞争过新一代的年轻人。 他们更加不怕死,也不怕苦,以上战场为荣。 军纪为命。 对自己严苛到变态。 荣誉刻到了骨髓。 非心中有信念,是做不到的。 他们的信念。 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江河所至皆为汉臣! 出自汉朝先民的口号,被军学校翻了出来,并且刻到石碑上,竖立在广场上。 所有经过军学校的人,都能看到巨大的石碑,上面凋刻的大字。 军校。 已经是金江镇超凡的势力。 而将军又极为尊重先生。 在将军的敬重下,有军学校的先生,竟然敢跑到将军面前,坚持保下军学生。 连将军都无奈退让。 就是前年年底,在蓬来闹出事的两百军校出身的士兵。 …… “朱秀已经围困开封。” 捷报一封又一封。 金州已然习惯。 没有人认为金江军会失败。 无他。 十年平蛮,十年发展。 二十年之功。 就是金州的自信。 “山东还有没有隐患?” 唐清安关心道。 黄河口只有上千流民军驻守,而朱秀带领十万大军,这种小事牵扯不到唐清安的注意力。 朝廷原本用来防备金州的三大营,不费一兵一卒就归顺了金州,还有山东境内各地的驻防兵,让金州白得数万兵。 以及归顺的北镇军,辽西军。 金江军准备了十万兵,入关后,反而轻易增加到了十六万兵。 相比军事,唐清安更在乎地方上的治理。 原本准备的二十五万石赈灾的粮食,却因为兵力的急速扩张,军司力排众议,从顾道初手里截留了十万石。 理由是以备不时之需。 军中补给虽够,却需要留下多余的粮食,以应对意料之外的突发情况。 林如海又要治理内政,又要兼顾山东。 头发已尽是花白。 不过他的精神气很足,反而笑容不断。 “金江军兵不血刃而入主中原,必定青史留名,受万世敬仰!” 唐清安笑了笑,却没说话。 后世人民军队和平解放的地方多了去。 岳武穆北伐。 北方各地汉人不是同样没有抵抗。 只不过岳武穆最终失败了。 见将军不以为然,林如海才转移了话题。 “对无地无积蓄的百姓,可以当民夫,为大军后勤服役,也可以组织去奴儿干,配发免费的粮种,农具以便屯田,免税赋十年。” “所以不到两个月,山东不但恢复了平静,又招募了五六万的民夫,以及组织了七八万的无粮之民。” 移民奴儿干,是唐清安亲自参与制定的计划。 金江镇每年有上十万的流民涌入,大量的青壮,在未彻底安置前,由官府组织修路修水利等工程。 遍布各地密集的沟渠不提,直道也修到了奴儿干。 一条从铁岭往东北方向,过四平,通榆,抵达朵颜卫,还有更远的福余卫还在修建中。 一条从抚顺往东,途径建州卫,辉发城,吉河卫,兀也吾卫,也就是后世的吉林。 两条直道在刺鲁卫相聚,也是两条直道的终点。 刺鲁卫就是后世的哈尔滨市。 奴儿干太大了。 越往东和北的方向,天气越是苦寒,往东到库页岛,一年下雪八个月,只有两三个月见不到雪。 现在小冰河时期,更是常年结冰。 往北也是如此。 常年冰霜作伴,人畜罕至。 所以目前的规划,移民到奴儿干的人口,主要还是在这两个区域,也就是后世的吉林与黑龙江。 至于更多的地方,目前只能以军屯的形势,两百人为一屯,缓慢的移动。 极北苦寒之地的军屯,都要由金州供应,还做不到自给自足,至少要三年的时间。 而国内牵扯了金州所有的积蓄,导致中断了此计划,等国内平定时,才会重新恢复。 “周先生可有何补漏之想?” 唐清安看向周士昌。 金江镇第一实干官员,沟渠水利田亩粮种诸事皆出自他的规划,由林如海当年从国内请来的大贤。 也是贾环的岳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