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逍遥王爷朱高煦_1 距离穿越永乐年间还有一天,只可携带一物,十万重金征调网友集思广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 距离穿越永乐年间还有一天,只可携带一物,十万重金征调网友集思广益 (第2/2页)

匮乏的年代,如何游刃有余。”——在水一方。

    “学什么医啊?无聊……去了古代发财多好,倒卖盐,发家致富,元末起义的张士诚就是这么发家的。

    楼主如果胆子大点就走海路,分销发售,顺利的话不用几个月下来你就堪比沈万三了,富甲天下。”——向东流。

    “不如还是剃发易服吧,明朝的和尚福利多。”——锦海山。

    “放屁,穿越到永乐年间你甘心做个和尚?两本《民兵军事训练手册》、《战争就是艺术》推荐给楼主。

    带着咱们明军将士打鞑靼,打瓦剌不香吗?

    国策这边用改土归流法,让永乐年间就达到中央集权……都穿越了就朝着国士无双身份靠近,这才叫格局。”——围合。

    “打什么?无依无靠你去兵部入职?混到将军那个份子上楼主也四五十岁了,还能活几年?

    长远来看,永乐年间开始全球气候变暖的征兆,选择储煤吧!再把煤炭提炼一番,最后大肆销售,妥妥的暴利还利民,做好了还可以上达天听。

    我记得史书记载,西山哪块煤山在明朝的永乐年间还是未开采过的。”——契合。

    “都别吵了,粮食才是第一生产力,带着现代水稻过去。

    龙粳31最新的亩产量达到了670公斤换算成古代就是几百石粮食,主要是还可以留种,用来反复种植,楼主不是规定只能带一件物品吗?”——萧云。

    “好家伙,带着现代的种子去永乐年间,有了粮食第一生产力,文皇帝得把楼主捧上天。”——契合。

    “要我说你们格局都小了,去了古代就要完成历史遗憾,在永乐年间就把工业革命给改革起来,造核弹啊。

    别忘了明末年间李自成这个叛徒,还有清军入关致使华夏文明倒退数百年的教训,这才让北欧破开了国界引起一系列的屈辱案件。

    一枚核弹送北欧,一枚核弹送大清,世界核平,以下是分享给楼主的核弹图纸,其实根本不难,原理简单的一批,就是制作工序麻烦。”——围合。

    “什么?做核弹?没睡醒呢吧?天马行空呢?就那个年代能做出核弹来?

    我们都是举国之力才做了出来,且不说在造核之前我们已经是半重工业时期了。”——萧云。

    “那你也应该清楚,我国不是因为工程难度才造不了核弹,而是数据不匹配,只要拿到核弹的数据,还有核弹的基本原理,剩下的又有何难?!”——围合。

    看到这里,朱高直接语塞了。

    网友集思广益的意见无疑是可取的。

    只是他进入明朝时期只可携带一物,这么多的东西他怎么带着去啊?

    选择的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失去。

    有细心的网友站在了朱高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人家楼主说了,进入永乐年间只能携带一种东西。

    你们东一句西一句,都不在点子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参考大家集思广益,那倒不如说让楼主把所有的意见全部都编辑成一本书带走,多方便?”——施术。

    见状,网友顿时沉默。

    并点了点头。

    “谁让楼主说了三个身份让大家集思广益?不过你说的对。”

    “没错,施术说的对啊!”

    “啊对对对。”

    “……”

    各大平台内热议。

    其中不乏某些国学大师,历史系教授谏言。

    直到看到了这位‘施术’网友的发言,朱高点头称是。

    集万千于一身。

    心里也认同这是一个好点子。

    心念至此,朱高倒是也少了些先前的郁闷情绪。

    不过,要依靠自己把这些网友们的话剪辑下来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

    紧接着,朱高集资又在网上征调了一批不景气的历史小说作家。

    每人发十几块钱就让这群小说家来帮他笼络这么多平台的意见和永乐年间的事务。

    以及剪辑上自己的独到见解。

    最后,终于是把热议的网友发言通通都给剪辑了下来,编排成为了一个大文档,光文字的编排内存就足足有两个G。

    朱高等待距离穿越的最后时间,将网友的意见整理好。

    赶忙拿着各项信息的U盘去打印店打印成一本书。

    一本厚大足有半人高的《明朝·永乐年间百科全书》就这样制作完成了。

    回到家在椅子上坐稳,朱高手里紧抱着这本书激动的等待着。

    “距离穿越倒计时3、2、1、0。”

    随之而来,一团朦胧光晕笼罩朱高的视线,周围熟悉的环境点点消散。

    他意识逐渐混沌一片,陷入了历史长河的隧道之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