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逍遥王爷朱高煦_24 淇国公被道德绑架,文臣为名,惊!文皇帝现身武英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4 淇国公被道德绑架,文臣为名,惊!文皇帝现身武英殿! (第1/2页)

    这样的阶级对立,往往没有绝对的胜负。

    对此,朱高煦已经是懒得去深究了,他只想做个逍遥王爷。

    尤其是尝试过批阅奏折何等的艰辛之后,朱高煦更加的是想就藩,当个懒政的土皇帝。

    如若真说感受的话,代为监国批阅奏折的朱高煦就相当于是在学时期写老师的作业,还是写到深夜都写不完的那种恐惧。

    只是想想,朱高煦便是不寒而栗了。

    见自家王爷打哆嗦,花瓶王妃潸然泪下,‘赵王这个不当人子的东西,剥削汉王府多少银两?如今,汉王都身穿单衣,别说蟒袍了,单衣都是替换着洗来穿的,偏偏,汉王还落个被文臣戳脊梁骨的骂名,难呐!’

    “田契、地契、银两都合算好了?”

    朱高煦见花瓶王妃和王针停下手头事务,不由放下茶杯发问。

    “回王爷,奴婢清点好了田契、房契,和账簿上的相差无几,只是有些银两不对称,某些佃户一亩卖了足足三两银子,虽然这样的账簿不多,只是却也溢价了不少。”

    花瓶王妃手攥狼毫,撅起心疼的嘴角。

    如今的王妃亦是成了那勤俭之人,眼下汉王府用度本就紧巴巴的,见到银两的出入自是心疼。

    朱高煦无所谓的摆手,“溢价也是正常,不溢价才有鬼呢,你想做生意,别人难道不想吗?看谁能发扬光大就是了。”

    长远投资佃户的朱高煦,不在乎这几个银两,说到底,做大事不可惜身。

    做大生意,能斤斤计较吗?

    反倒是花瓶王妃的作用被朱高煦拓展了出来,这么多的账簿只用两个时辰就做完了。

    放到后代,花瓶王妃妥妥是那金牌会计师呐。

    花瓶王妃委屈的轻咬朱唇,心里颇为矛盾。

    只是,她性情羸弱,且做主意上素来遵从王爷,既然王爷这么说了,那就如此吧。

    王针也是投来账簿无错的神情,实则朱高煦也清楚,这夏原吉绝对是没有胆子来克扣自己的用度的。

    此次锦上添花,也是出于防备。

    防人之心不可无。

    而朱高煦以为,待北迁事定下来,西山的难民就可以先以着朝廷名义迁过去了。

    不然,朱高煦可没有能力迁让上万人去往西山的煤山。

    这块西山,是以着自己名义收购下来的,也是作为自己的经济砥柱,可一定要看护好了。

    有了煤山,就想要盐矿,朱高煦却也没着急,贪多嚼不烂,做生意的银两倒是充足,可一旦投入人力,物力,这银两就好似是流水般哗哗的倒出去。

    不然,朱高煦把煤山,盐矿收购回来如何?难不成看样子吗?!

    不会经营。

    那和空守着金山银山而又无法使用又有何区别呢?!

    自己的事情稳步延伸。

    朝廷的事情……

    朱高煦无力反驳。

    文臣闹的再大,文皇帝一意孤行他们又能如何?!

    说到底,永乐年间并非贫寒。

    百姓应该是可以安居乐业的。

    毕竟,明孝宗开辟了大明空前绝后的盛世,甚至还是五帝同朝的盛举。

    而后,建文,文皇帝等全去完善制度,如今的大明王朝底蕴实在雄厚。

    那为何朝廷用度紧紧巴巴的?!

    大臣们从上到下透露着一股子的穷酸劲儿,没钱!没钱!!没钱!!!

    如此盛世王朝只是迁都一事,就宛如要了文臣们的老命一般,好似迁都了,他们这些朝廷的大臣,万民的领导者就好似吃不起饭,穿不衣一般。

    归其根本,还是文皇帝大刀阔斧的原因。

    不仅要修缮天下第一奇书,永乐大典。

    还要开运河,下西洋。

    仅是如此也就罢了。

    还要迁都。

    还要赐佃户于百姓。

    最根本的是,打仗。

    一个朝代之中,没什么比打仗更费钱的。

    文皇帝对打仗,尤其是打鞑子更为上劲,不死不休的架势。

    几经合计之下,明朝的经济纵使是钢筋铁骨,也经不起这般消耗才是。

    也是因此,这才把累卵之地的朝廷交给自己这个代为监国身上。

    心念至此。

    汉王府外,宫女蹑手蹑脚的深入府邸内,打断了朱高煦此刻的思绪。

    “放肆,随意出入汉王府邸?没规矩了吗?”

    趴在地上的王针撇头将视线扫去。

    宫女趴在地上,怯懦的道:“奴婢该死,只是,宫里来人传达旨意,命汉王面圣,商榷北迁。”

    朱高煦:“???!”

    此事不是翻篇了吗?!

    为何,还会牵扯到皇宫?

    当朱高煦听到宫女传达来的消息后,这才是恍然。

    在一旁,文臣们见北迁一事已经无可更改,只好是做拖延事态,拖则生变,为的是这个‘变’字。

    文皇帝寻自己,约莫要么是商榷对策。

    要么是为了一致对外。

    无外乎两种可能。

    朱高煦自然是清楚文臣们都在针对他,所以,以此来施难。

    能攻击他汉王爷的无非是,政策。

    这大大小小的政策,朱高煦近日也批阅了无数,想要再去斟酌国策必然是不太可能了。

    而此刻。

    文臣们,皆是等看他汉王笑话。

    朱高煦甚至可以想象……

    文臣们一个个瞪大眼睛,故作惊诧的模样。

    什么?这就是汉王爷的政策?!

    完善了朝政的话,文臣们必然是非议,什么?我还以为汉王有多大能耐,不过如此嘛。

    没有完善了朝政,文臣们必然是口蜜腹剑,汉王监国失察,早知如此了,不然为何河南山东不下雨?!还不是你汉王监国失察的缘故?!别狡辩了。

    不过,于朱高煦而言,朝政大事处理明了与否并不打紧。

    他并未重视。

    说到底,自己今后是要就藩的。

    只是。

    老爷子派发任务,完成才能去就藩。

    “这……”

    朱高煦便不能坐怀不乱,无动于衷了。

    花瓶王妃不知陛下因何召见,心里揪了起来,见朱高煦穿戴素衣,“王爷,这陛下何事?莫不是王爷犯了事?”

    结合近几日,文臣堵门事件。

    花瓶王妃有理由揣测,汉王在外做的事很危险。

    眼见花瓶王妃又快哭丧着叽叽喳喳起来,朱高煦坦荡的摆手,“王妃莫慌,不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