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四十八章 左右朝堂 (第1/3页)
蔡汀理解的点了点头,“理应如此……” 蔡汀说到这里,心下颇为迟疑,半响之后方继续道: “君侯,下吏听闻大将军与左将军不睦,君侯此去当多加注意才是!” 张越叹息一声道,“蔡公所言甚是,如今霍光与上官桀之争已经摆在明面上……” “鄂邑长公主与御史大夫也插手其间,恐将发生不忍言之事!” “今日请蔡公过府,就是想听听公之判断!” 张越既然已经把问题摆了出来,蔡汀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他开口道,“君侯,如今大汉绝对不能内乱,否则匈奴必将死灰复燃……” “若匈奴复强,乌桓、扶余、羌人皆将趁机为乱……如此大汉危已……” 张越闻言赞同道,“蔡公所言甚是,大将军和皇帝乃是大汉必不可少的支柱,缺一不可……长安维持现状最佳……” “某以为,西域都护当不偏不倚,公以为然否?” 蔡汀摇头叹息道,“君侯明见万里,下吏以为君侯当支持霍光才是!” 张越闻言一愣,他拱手拜道,“还请蔡公指教!” 蔡汀起身反拜道,“君侯恐怕是当局者迷啊,如今长安之局面,可还能维持平衡?” 张越仔细思索一番后道,“若是车骑将军在,当可勉强维持!” 蔡汀又问道,“君侯以为车骑将军还有多少时日?” 张越叹息一声,“以长安送来的消息看,车骑将军恐怕难以度过今夏!” 蔡汀道,“既然如此,长安朝堂又如何能维持平衡?” 张越皱了皱眉,“蔡公以为,以西域之力,可能维持长安平衡?” 蔡汀叹息一声,“君侯若是愿意永居长安,当有一线希望……然君侯可愿放弃西域这大好山河?” 张越闻言,机会不假思索的摇了摇头。 蔡汀见状继续道,“既然如此,君侯何必想着维持长安朝堂的平衡……” 张越闻言一愣,蔡汀之言一下子惊醒了他。 这段时间以来,他一直只想着如何避免卷入长安之争。 但却没有意识到,以西域都护今时今日在大汉的地位,他已经无法安坐于外了。 既然如此,何不主动搅动风云。 他想到这里,面上肃然的起身,郑重对蔡汀一拜,“多谢蔡公解惑!” 蔡汀见状慌忙起身避开,“君侯不过是一叶障目罢了!” 张越摆了摆手,“若无蔡公醍醐灌顶,恐将误了大事!” 张越说出这番话,乃是真心实意的。 原历史中,此次冲突霍光在皇帝的支持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但如今的局面却与原历史大为不同。 原历史中金日磾早在始元元年就已经去世。 金日磾死后其权力完全归于霍光,因此霍光的权力要远比现在大。 相对的则是燕王的实力却并没有如同历史上一样被削弱。 当年先皇帝在策封刘旦为燕王的诏书中,对他寄予了北御匈奴、屏藩汉室的厚望。 刘旦本人也博学多才,“束带听朝三十余年”。 在先皇帝诸子中,刘旦实际上是风评最好的。 张越对其仔细调查后也发现刘旦的能力其实并不比一千多年后另外一位燕王差。 刘旦除了出生差一些之外,各方面来看都是一位不错的皇位继承人。 只是刘旦的运气比较差,面对的对手太强,先是有卫霍支持的刘据。 后又有王氏和关东集团支持的钩弋夫人。 不过如今却又是不同,因为王氏之乱的原因,不管是在关中还是关东都有人质疑皇帝的正统性。 其实在西域都护府内同样有很多人怀疑皇帝是否是先皇亲子。 毕竟怀孕十四月而生子,完全不符合常识。 此消彼长之下,若是没有外力干涉,霍光能否在与上官桀集团的争斗中获胜还未为可知。 另外更可虑之事乃是燕王将如何行事,他会不会如同一千多年后的那位燕王一样直接起兵。 若是燕王叛乱,正统地位受到质疑的皇帝,是否能够获得天下人的支持也同样存疑。 一旦大汉爆发内战,西域又如何能够独善其身。 说不得将会是一场如同安史之乱的大变故。 想着想着,张越已然是满头大汗。 蔡汀见状,关心的问道,“君侯可有不适?” 蔡汀的话语一下子让张越惊醒过来。 他抹了抹头上的汗水,叹息一声,“蔡公放心,某无事,只是在思索回长安之后当如何行事!” 蔡汀点了点头,建议道,“君侯此番回京,当多带护卫之军!” 思忖片刻后,蔡汀继续道,“君侯可与韩侯、刘侯、赵侯分路回京……” 张越明白蔡汀的意思,自己乃是万户侯,按照礼法自己最多可以拥六百亲兵。 韩江、刘益、赵广汉三人也可携两百亲兵回京。 若是三人分路回长安,按照礼制,皆可携亲卫入关中。 另外几个侯府在长安府邸之中也各有数十上百名侯府侍卫。 如此张越最多可以拥有一千五百精锐之兵以供调用。 一旦事情有变,这一千五百精兵,足以成为左右成败的关键。 听到蔡汀的建议,张越心中初始颇为心动。不过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