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九章 两头押宝 (第1/2页)
“宰相必起于州部,勐将必发于卒伍!” “都伯之位虽小却是汉军的根基……能做好一位都伯方能明军心……” “汝之起点已经远远高于旁人,某昔日于河西屯田之时亦为一都伯……” “若尔真是一块璞玉,又何愁翌日不能成为大汉将军……” 张越一番教导,张季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张季拍着胸脯道:“大人请放心,小子绝不会丢了大将军的脸面!” 张越点了点头,随后把张湛唤来,命他带张季去军中。 …… 卢氏乃是河北地区有数的大族,源自姜姓,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 汉初迁居至涿水一带后,定居于涿县。 原历史中卢氏一直到唐时仍然是最顶尖的大族,与崔、郑、王三氏,并称“崔卢郑王” 不过其发家史却不甚光彩,在五胡乱华之时乃是最先投靠胡人的汉人世族。 张越一边回忆着卢氏的资料和历史记载,一边等待着行动的结果。 与后世不同,此时的华北平原还是与云梦泽并称的大泽。 燕地欲通往齐赵,必须穿越大泽方可。 涿县地处燕地通往赵地的唯一通道上,因此颇为繁华。 也正是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涿县才成为了涿郡的治所。 涿县在后世还有一个更有名的名字那就是范阳。 涿县卢氏实际上就是后来的范阳卢氏。 卢氏自从汉初迁徙至涿县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其几乎已经控制了整个涿县。 在这涿县,卢氏就是货真价实的土皇帝。 卢氏族长的权力在这涿县甚至比太守比皇帝更大。 涿郡太守欲行事亦需与卢氏进行商议,得到卢氏同意之后方能成事。 大汉自高皇帝开始屡次迁徙豪强入关中,卢氏都通过各种手段避免了被迁徙的名义。 每一次迁徙豪强至长安,都会让卢氏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最后这卢氏竟然完全控制了涿县,成为了大汉的有实无名的诸侯国。 县中除了郡守、县令之外,其余的自郡都尉、县尉,乡、里、亭等基层军政官吏皆被卢氏所掌控。 根据千牛卫的调查,这涿县之中被卢氏隐匿的人口就达到了十万。卢氏私兵的数量更是超过了六千人。 若是加上在外地的势力,这卢氏的势力更是恐怖。 说一句卢氏跺一跺脚整个河北都要晃三晃是一点都不过分。 除此之外,卢氏在整个河北地区都拥有盘根错节的关系。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能一次次的避免被强迁至长安。 可以说动了卢氏就是迁一发而动全身。 实际上霍光柄政之时就已经调查清楚卢氏的罪状。 但正因担心动了卢氏导致河北出现大动乱,霍光这才投鼠忌器,假装没看见。 渔阳太守之所以笃定张越不敢轻易动他,也是因为卢氏在河北地区强大的实力。 …… 张湛把张季送至军营后并没有回转,而是取出虎符,调集四千骑兵直接前往涿县。 为了不给卢氏反应的机会,一路之上张湛所部换马不换人,一直保持着极高的行军速度。 傍晚之时,张湛所部总算是提前抵达了涿县城外。 不过张湛并没有多待,而是留下了少量骑兵配合千牛卫后,领着其余之兵向西而行。 卢氏的族中上层之人虽大多居住于涿县内,但卢氏的根基和私兵却不在县内,而是在城外三十里的卢家坞堡。 卢家坞堡才是张湛今日行动的第一目标。 涿县乃至涿郡之事,则主要是千牛卫与骁果军的任务。 …… 涿县内卢氏并不是完全没有收到风声,不过卢氏之人并没有放在心上。 卢氏上下皆认为自己并没有如同昔日的临淄王氏一样试图谋反,为了维持地方的安定,张越必不敢动自己。 更何况整个涿郡都在卢氏的掌控中,河北诸郡也到处都有卢氏的眼线。 若是张越真的有心行动,也逃不开他们的眼线。 卢氏太自大了,他们忘记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是理所当然的。 他们没有想到张越不但要动他们,而且还是河北诸郡同时动手。 …… 张湛抵达涿县外之时,河北诸郡的千牛卫也已经与各郡骁果取得了联系。 按照计划待时间一到各郡就会同时动手。 骁果军各部皆是摩拳擦掌,把卢氏看成了自己的军功奖赏。 …… 城中,涿郡太守正忐忑不安的跺着步。 自从骁果军取代郡兵进驻涿县后,他就终日陷入惶恐之中。 对此太守府的下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不过众人不知道的是,涿郡太守今日如此行境与往日却是大有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