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八章:抄作业这我在行啊 (第2/2页)
时间,而第一批新军服役已经两年了,去年刘破奴带去西域的那些援军,今年也进入了服役的第二个年头。 这些人在四年后都是需要退役回家的,所以只能循序渐进,每年补充进来十万人左右,这样等到老军制退出舞台之后,第一批新军退役,后面的就有同样的人数顶上来,不至于出现兵力空缺。 而按照这个安排的话,最终汉军的兵力总数会在四年之后稳定下来,并且确定在五十万人左右。 这个规模若是大范围作战的话可能还会有些欠缺,但是用于本土防御是足够的。 更何况这只是南北两个战区的兵力,西域那边的兵力还没有计算在内呢。 所以总体而言,加上西域,大汉的最终兵力会维持在七十万上下。 而且考虑到新军那恐怖的火力强度,再加上这兵力都超过不少国家的总人口了,所以四年后的大汉基本上已经无敌了。 即便需要远征作战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直接将退役两三年内的士兵征召回来就行了。 到时候大汉瞬间就会多出至少三十万的战力,至于说退役的久了缺乏训练,这也不重要。 把这些征召回来的人安排到各个营地接替原本驻扎部队的防务就行了,让现役部队直接去前线,然后他们在这里一边驻守一边训练。 真要是等这批人也要上战场的话,那基本上也就意味着世界大战开启了,否则易三十万汉军新军的战斗力,根本就没人能挡得住,就算是罗马也不行! “第三件事,这次在西域发现了一些问题,车辆的损耗太大,目前朝廷承受不起这些维护费用,所以新军需要继续改制!” “部队只配备少量的车辆用于侦查和穿插、突围,成立专业的后勤部队,将所有车辆全部交给后勤部队来负责运输保障,一线作战部队靠马也好,靠脚也罢,接下来拿出个议程来。” “不过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会保留八万人规模的现在体制部队,两万人用于驻扎在长安,三个方面各自两万,以一万人为一部,分别驻扎在不同的地方。” “这四支部队要以最高的标准去训练,我对他们的要求就是,在接到命令之后,两个时辰内能够整装出发,并且保证每日不低于四百里的行军速度……” 在场的不少人都纷纷沉默了,不低于四百里的日行军速度,放在以前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但是现在嘛,也不是不可能,无非就是多跑一会儿,或者希望工坊那边搞出来速度更快一些的车辆。 当然,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儿。 最让他们震惊的地方在于,刘破奴的这个安排的恐怖之处。 先是将天下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就减小了每一个部分的面积,若是将两万人安置在各自的中心位置,不考虑地形因素,区域范围内出现需要支援的时候,这支部队就可以在三五日之内赶到前线。 如果在将其一分为二,进一步缩小支援范围,那就算考虑到地形因素,除非是山区,不然三五日是肯定能赶到的。 放在这个时代,三五天的时间对于一场战争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若是造反的话,很有肯对方都还没集结完呢,我方主力就抵达战场了,然后一个冲锋对面就直接溃不成军。 看着众人震惊的模样,刘破奴觉得很是受用。 一脸澹定又装逼的微笑着,别崇拜哥,我只不过是顺手抄了个作业罢了。 这四支部队就是刘破奴打造的汉代版快速反应部队,也就是没有飞机,不然高低得搞个空降部队玩玩。 咳咳,扯远了。 反正大方向是提出来了,剩下的依靠这些人也能够完成。 毕竟接下来的事情只是繁琐一些,需要一些时间和精力而言,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难题。 而刘彻也显然是意识到了这个安排的精妙之处,但啥事儿都让刘破奴给安排了,还要自己这个皇帝干啥? 为了不让自己这个局内人看着像是一个局外人,刘彻不由得笑着说道:“这个想法不错,朕同意了,兵部先安排宣传征兵的事情,你们一边组建下面的部门,一边商量各自募兵的数量……” 说着还又看向了刘破奴,问道:“西域呢?你打算怎么安排?” “我计划保留五万汉人,等都护府那边理清楚之后,第一年先招募五万本地人,往后每年招募五万,只要保证每五个士兵中有一个汉人就可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