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儒圣:从余孽开始_第三章 大儒惊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大儒惊叹! (第2/2页)

喃把这句话重复了一遍。

    他定睛定神,细细品位这句话的意思....上天所见自于万民所见,上天所听自民所听...

    天意即是民意,天之意志即是民之意志!

    “好大的魄力,竟把民意比作天意!这是何人所提?竟能有如此见解。”刘高远心中波涛起伏不止,感叹连连。

    天意难违、天意难测,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天意是最难揣摩的道理。

    而民众在王朝眼中,如同浮萍、黔首、蝼蚁一般渺小...

    此人却把民意,比作天意!

    大儒刘高远如今六十高龄,出自寒门,体味人间寒苦、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于五年前修成大儒,名满天下,入阁就是为民所事。

    如今,见作答之人所言,竟与自己理想有一丝契合,不由得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刘高远快步走入书山阁,侯府的学子们早就毕恭毕敬正坐等候。见夫子进入,纷纷行礼。

    “见过夫子!”

    侯府的子嗣在侯府耳濡目染,精通观人之道,自然懂得眼前的大儒乃受圣上看中,纵然不喜读书,也要好生表现,留下好印象。

    刘高远微微颔首,抚着花白的山羊须,直接开口问道:“门外那句‘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是何人所写?”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心神不定,思绪万分。

    夫子来之前,他们便在阁前看到那句话,见者皆是大惊,当时就有不少人在门外讨论,竟然有人敢把民意比作天意?

    皇帝统帅天下,制定法律,管理国家,是万民的福分,应感激涕零、感恩戴德才是,岂敢自称天意?

    无君何来民?

    难道民众要比皇上还要高?

    学子们相互追问之下,竟然无一认领。

    现在,刘高远所言之下,众人只觉得,这是兴师问罪一般,更加不敢言语,阁内寂静无比。

    等了许久,见无人承认,刘夫子又和蔼了一些:“不用惊慌,是何人站出来便是?”

    还是无人应答。

    不过坐在前排的一位十九岁,穿着锦衣华服,眉宇含有英气的青年眼珠子骨碌一转,揣摩出些什么。

    此人正是玄机侯府二夫人的大儿子,李振。

    他母亲前几日就让他好生表现,这刘大儒距离皇上极近,若是随便言语一句,前途不可限量。

    李振根据刘大儒的的出身贫寒结合琢磨,或许是大儒觉此言有道理,若是如此,这是一个大好机会!

    反正没人承认,何不赌一赌?

    想到这,李振心中琢磨好说辞,起身站了起来,故作愧疚的道:“夫子,此言是我所提,天下苍生如苦海,我便为百姓说了一句,夫子要怪,要责罚,我李振都受着。”

    刘高远循声望去。

    发现此青年高大英俊,一表人才。

    乍一看有似玄机侯李神玄的风范,王侯府中能出一位心系万民的读书人,刘高远不由大喜。

    “好好好!好一个天下苍生如苦海,你能说出此番言论,老夫又怎可能怪你呢?”

    “坐下吧,你如有此才华,此次乡试应无问题。”

    “待这次乡试结束之后,老夫便收你为徒!”

    刘高远招了招手,令其坐下,开始今日的授课。

    闻言,其余学子皆是满脸震撼,刘高远不单单是大儒,更是文渊阁大学士,深受皇帝看重!

    能被大儒亲自收做徒弟,这非同小可!

    不说儒道能得到极大的指点,入朝为官绝对能平步青云,仅凭这一句话,已经可断定李振前途无量!

    众人纷纷投去羡慕的眼光。

    得了好处的李振哪有心思继续听学,脸上不动神色,心中不停窃喜,没想到无缘无故,多了一个天大的好处,回去必定好生炫耀一番。

    一日转瞬即逝。

    三日授课结束,刘夫子收起那布昂,带着喜色辞别。

    李神玄亲切挽留不成,更是亲自送至府外才作罢。

    待刘夫子离开侯府,上了马车。

    马鸣声响起,扬起尘土,直奔皇宫而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