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外一篇 《融州往事 中》 (第4/4页)
重弓重箭的,哪是寻常盔甲盾牌所能抵挡的?但他和齐太行的差距也就在这儿,一个是料敌于先机,另一个是过于自信以致耽误战机。若是方才在最后一波箭雨腾起之时,沈熙达派马军冲寨,说不得这场战斗就能在营中打起来了,即便是斗不过虎贲旅,也不至于是白忙活一场。说到底这儿还是挨着江离城,他们沈家能死得起人,但齐太行那边可受不了。 整整三天过去了,江离军用掉了十五万支狼牙箭,即便是以沈家的财大气粗,也难免觉得有些rou疼。要知道就连沈渊年轻时打过的那些海战硬仗,也未曾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有过这般巨大的消耗。 “报!敌营有信使到。” 正在皱眉查看军需报文的沈熙达,忽然被帐门外传令的声音给扰了心神。他听准了是虎贲旅传信来了,额上的“川”字一下舒展了大半,他瞧了座下立着的参军们一眼,面露得意地道:“齐太行扛不住了,十五万狼牙箭起码将他们射死大半,这是来求饶了。” “是啊,是啊……” “咱们江离的箭阵是天下无敌的——” “将军就是厉害,灭敌于翻覆之间!” 听得世子这么说,一众参军和偏将也都随声附和着,在他们看来,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毕竟在以往的那些战斗中,还没有哪只仅有几千人的部队能扛得住如此的火力覆盖。眼下这虎贲旅没有全军覆没,尚有余力派出信使通联,已经是叫人刮目相看了。 “把送信的带进来吧,咱们听听这个齐太行还能放什么屁。”众人这么一捧,沈熙达更是信心十足了,仿佛他已经看见齐太行营中那惨烈至极的景象了。 “参见沈将军,这是我家齐将军的亲笔信。” 被领进来的是一个年轻士兵,沈熙达和江离诸将顿时心中一凛,心道这齐太行随便派来个信使,竟然都是这身高八尺背厚两拃的虎狼之士,恐怕光是凭借这副身板儿,都足以对抗己方三五个士兵不落下风。但这样的情绪也只在大帐中周旋了一瞬,就化作了兴奋和欣喜的神色在他们的脸上表露出来了。 因为就在这士兵方才弯腰行礼的瞬间,所有人都看清了在他腰间和大腿的衣物上,竟然渗出了丝丝殷红之色,并且瞧他的动作,也明显是不够利落,身上应当是受了不轻的伤。 “来人,将他的衣甲除去。”沈熙达嘴中流露出了一丝玩味,挥手叫来了六七个亲兵,示意他们把这个信使的衣服都给扒了。 “沈将军!虽说两军阵前不伤来使,但您要杀要剐在下绝不吭一声,却不知为何要羞辱于我?”那信使看着几个朝自己逼近的亲兵,急忙叫道。 沈熙达只是看着他却不答话,那几个亲兵见长官没有改变命令,一个个摩拳擦掌就向着信使聚拢而去。 能做世子亲兵的人,已经称得上是融州的一等军卒,但令众人大跌眼镜的是,两个加油五个动手,还都挨了不少拳脚才将那名虎贲信使给制服,又费了勒牛的大力才将那人的衣服都给撕扯开来。只见他肌rou隆起的半身上,赫然包裹着数层纱布,此时经了这样大的一番折腾,已经都被鲜血浸透了。 “继续,将纱布解下。”沈熙达嘬着牙花子说道,他想要印证自己心中的想法,哪里还顾得上敌人的死活,况且两军阵前,从来也不会有谁怀着丝毫妇人之仁。 肩头,肋间,腰际。这信使身上的伤比大家想的都要重,纱布黏着半干的血扯下,使得原本未愈的伤口再度崩裂,此时又汩汩复流。 “将军,全是箭伤,足有五处。”亲兵小头目将手中拎着的那些沾血的纱布丢在颓坐着的信使身上,抱拳对沈熙达回道。 “呵呵,你们下去吧,再给他叫个郎中来。”他当然也瞧见了信使身上全都是箭伤,而且还是他沈家特有的狼牙箭造成的,那翻着的锯齿状的伤口就是证据。眼下齐太行一定是满营的伤兵,才不得不派出一个满身受创的人来送信,自己这三日的箭雨强攻果然没有白费! 想及此处,沈熙达的嘴角微微弯了起来,他轻轻撕开齐太行的那封信,一目十行地扫了一眼后,微笑也就变成了狂笑。 “哈哈——想不到这统领天下第一强兵的齐太行也有今天!来人,读信!” “少侯爷,吾已知江离沈氏鸣镝之利,明日自当退避五舍以示敬意。你我本为同袍,当为国效力尽忠,不必死生相对。太行顿首。” 信很短,只寥寥三四行,在亲兵头目的粗声中很快读完了。沈熙达的脸色越来越好,帐中诸将的笑容也越来越盛。 沈熙达没有动笔,而是轻蔑地命令那信使重新穿上了衣服,叫他带句自己的口信给齐太行,就说既然知道厉害,也就别三舍五舍的了,直接退回融州之外,等着薛信忠的兵到了再正式递帖子拜访沈侯爷吧。然后就让亲兵们把他轰出营去了,连匹马都没给。 “诸位,你们怎么看?”赶走了信使,沈熙达脸上的笑意渐渐变冷,环视着帐内众人说道。 “将军,想必齐太行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他说明天要撤退百五十里休整,我们正好也就慢慢逼近,这样的话他们自然也就不敢停留,只要我们收复了木房关,就有了再次将其挡住的屏障!”左手边站着的一位中年谋士说道。 “世子!王参军所言极是,况且蓬东和庆城的人马也绝不可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内被彻底歼灭,我们一旦拿下了木房,消息就能传出去了,到时候我们再派出小股部队穿插联络,收拢残兵。或许在这三关之内将齐太行部全歼也不是一句空谈。”右侧的一名年轻小将兴奋地接过了话头,激动地抱拳说道。 不得不说,这两位的发言确实描绘出了一幅乐观的前景,其余人的脸上也都现出了深表赞同的神情,一个个不住地点着头。他们摩拳擦掌,就等着沈熙达一声令下,带着他们去领那件大功了。可不管他们怎么激动,上座的这位世子爷却是微笑不语,只由着他们在下面交头接耳。 “肃静!肃静!”那王参军到底年纪大,心思多,情绪也比不得那些少壮派的年轻人一样亢奋,此时看见沈熙达的样子,知道他应该是还有其他的打算,连忙按住了众人的议论,示意他们认真听听沈熙达的话。 沈熙达看见这一干部下的士气如此之高,心中自然得意。他递了一个赏识的颜色给王参军,接着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你们来猜猜,我方才为何要苛待信使,还要给齐太行传那样的话?” 下面的人这次学精了,没人再主动接话,而是都眼巴巴地瞧着前面,一副坐等赐教的样子。 沈熙达很是满意,也就不再卖关子,一字一句地说道:“故作狂妄就是要麻痹齐太行,他想走就能走得了吗?今夜便是他丧命之时,此地便是他的埋骨之地!”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沈熙达居然是在用那几句狂言做幌子,想在齐太行退却之前,出其不意地将虎贲旅全部歼灭在这里。但大家稍稍一想也就理解了,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毕竟那齐太行年少成名,不仅是薛信忠的养子,更有着大唐青年第一战将的称号。如今他气势汹汹而来,却在此兵锋受挫,更是主动修书传信,用词也是诚恳谦卑得很,给足了沈熙达的面子。 但一向悍勇无当,在南境闯出赫赫声威的沈家世子爷怎么会放弃这个扬名立万的好机会。若是虎贲旅果真折戟在融州,那今后这第一人的位子可就姓沈不姓齐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