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影帝_第六十五章 崇祯二十四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五章 崇祯二十四年 (第3/3页)


    “臣说话不好听,如果朝廷弱虚弱,那么辽东人再少,还是能建立新朝。”

    “那么你去治理辽东,如何能让辽东安定,并且不会威胁到京城?”

    “减兵,多地,多农,科举读书人吸纳到京里,物乃物质,尚文不尚武,人也就变羊,圣上可曾听过江南出皇帝?”

    “孙权、南唐、五代十国挺多人的。”

    “这些人不过是草头王,算不上皇帝,而且这些人都很弱。”

    “读书、当兵,二者上使。”

    “如果圣上在辽东推行理学,禁锢读书人野心,叫聪明人参加科举,原来草莽,就成了之乎者也的书生。”

    “所谓恩科,就是施恩天下读书人,让读书人开心,科举最重要的,不是选才,也不是教化百姓。”

    “这么做是为什么?”万历皇帝问。

    “科举就是笼子,让天下的读书人,心甘情愿钻进来,但是科举又是神器,科举的公正破坏,就会出现黄巢这样的人。”

    “把辽东的聪明人都装进笼子,那么有异想天开的人,不过是草寇,成不了大事。”

    “唉…!”

    万历皇帝叹口气。

    他原本就是一个快递员,见到官员他的手脚哆嗦,这或许就是统治吧。

    他刚到大明时,还有些怕张居正,等他从草原征战回来,见识到血rou横飞,就不再怕张居正。

    这或许就是身在位,思想不同。

    他想听听唐鹤征还有什么办法。

    “还有呢?”

    “男女平等。”

    “为何?”朱翊钧好奇看着唐鹤征。

    “女人耕种,女人读书,女人做工,那么男人的敌人就是女人,女人不在相夫教子,那么两者就是竞争关系。”

    “他们要是不争呢?”万历皇帝问。

    “有欺压就会有反抗,女人不再依附男人,那么男人的气势就会弱三分,这不以个人意志转移,当然最后失败的会是女人。”

    “女人国是故事,并不存在,以男人为统治者,就是男人比女人强,这就是军事。”

    “一切统治都是以军事为主,民事为辅,军事不在,不可谈民事,如果圣上能指挥军队,如臂使指,政令很容易推行,反之亦然。”

    这不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吗,还有男女平等,消弱男人,这唐鹤征是个合格统治者。

    “朕这个皇位,应该交给你来坐。”

    唐鹤征吓的跪在地上,他刚才说嗨了。

    “臣不敢妄想,臣只是一个小臣,圣上行道,臣只会说术。”

    “圣上以天道治理大明,比小臣驭术强很多。”

    “历朝历代不过几百年,有什么朝代不灭亡,术之道只是一时,天之道才是长久。”

    “治理天下需要苦练内功,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权力越大,危险越多,历朝历代死于非命的帝王很多,这都是由权力造成。”

    “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这才是天道,今日你可以砍杀他人,明日别人可以砍杀你的子孙。”

    “晋朝司马家之所以被屠杀,就是因为司马家杀害曹髦。”

    “曹cao挟天子以令诸,那么他的后代就要还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此时此刻,以天道、物道、人道,以更新,吐故纳新是为正,天不下雨,天不管百姓死活,那么人要更新,远古时期能治理黄河者,被推举成君王。”

    “天不下雨,那么当政者要有举措,兴修水利,赈济灾民,教化万民,囤积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你可知隋为何二世而亡?”

    “史书上说:杨广荒yin无道,驭百姓如驭牛马,三征高句丽导致天下百姓反隋。”

    “以李唐后来取代隋朝,臣认为李家与皇家有矛盾。”

    万历皇帝笑道:“这是因为杨广傻,四十五亿亩耕地,他居然相信。”

    “大明不过十亿亩,隋朝疆域没有大明大,怎么可能有四十五亿亩,不过大明皇册上只有八亿五千万亩,这其余的耕地,被武官、文官、士绅、地主隐去。”

    “隋朝耕地四十五亿亩,这个问题,就是杨广对朝政失去控制,特别是县一级的。”

    隋朝的建立,合法性缺失,世族们不服杨家。

    如果一个皇帝得知天下有四十五亿亩耕地,朱翊钧是杨广,他也会大喊一句:“我大隋天下无敌啊!”

    可是真的是吗?

    杨广认为天下无敌,有人忽悠他三打高句丽,开大运河,然后就被揍了。

    隋朝耕地最多六亿亩,百姓要缴纳四十亿亩田地赋税,这隋朝他能不爆炸吗?

    就算杨广是太祖朱元璋,他都回天无力。

    杨广面临的局面,比朱翊钧白痴孙子崇祯还惨。

    隋朝并没有清洗前朝人,杨坚建立这个隋朝,一开始就千疮百孔。

    当朱翊钧看书时,看到隋朝四十多亿亩耕地时,他都会笑出来,或许他的白痴孙子崇祯一开始也会信。

    毕竟我大明天下无敌!

    大明的黄册能写到崇祯二十四年,不知编写黄册的人,在明朝灭亡时,他还在不在。

    看着崇祯二十四年的黄册,想到明朝已经灭亡,朱翊钧特别想问他一句:

    “此时你有何感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