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煌_第两百一十二章 知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一十二章 知行 (第3/3页)

ss='gcontent2'>

    如果这个事情不敞开了,现在孔鲋也来了咸阳。

    再经过淳于越等饶蛊惑,有了孔鲋的一呼百应,到时候恐怕不仅仅是焚书那么简单了。

    始皇帝还真有可能杀儒,而不再是坑杀术士了。

    “太子,越亦听闻,先贤有云‘不出户,以知下;不窥于牖,以知道。其出弥远者,其知弥鲜。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

    所以越以为太子所言,道听途或为他人所惑,知行合一方可见真实,怕是不妥。”

    坚定支持分封的淳于越此刻不敢涉足千古罪饶范畴,只得在嬴高的话上意图找出些毛病。

    听到淳于越这话,孔鲋微不可查的皱了皱眉。

    夏黄公等四老则是在心中再次将淳于越的名字上划了一个叉。

    这样看不清时势的人,交不得。

    “呵呵,所以淳于博士如今仅只是博士,而非贤者圣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等都是行走在‘求取圣贤之道’途中的一员罢了。”

    嬴高看着淳于越淡淡的笑道。

    心中却是默默为淳于越点了个赞。

    这货莫非是自己派去的卧底?

    总是在关键时候给自己送上一记助攻。

    适时,何人敢称圣人?连孔子都不敢好么。

    后世所称的孔圣人,那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才被尊为圣人。

    嬴高先前一句“道听途或为他人所惑,知行合一方可见真实”已经让很多百家中人眼前一亮了,

    这又来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等都是行走在‘求取圣贤之道’途中的一员罢了。”

    更是让所有百家中人无不心中一震,太子当真是吾等同道中人啊。

    都是求取圣贤之道途中的一员。

    多好的一句话。

    尤其是狠狠在楚地出身的百家中人,更是对嬴高的好感倍增。

    “路漫漫其修远兮”正是屈原《离sao》中的诗句。

    现在要是有人嬴高是不学无术的太子,怕是这些人首先就要跳出来跟他急。

    跟其他人不同的是,淳于越这边却是因为嬴高这句话不由面红耳赤,颇显狼狈,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道本就是越辩越明,淳于博士能直言智辩,高甚为欣喜。

    日后若是得暇,高随时欢迎淳于博士前来与高论辩,携手求取圣贤之道。”

    看着极为尴尬的淳于越,嬴高心情大好之下自然不吝给他个台阶。

    “下臣,多谢太子。”

    淳于越闻言不由面露感激之色,躬身对着嬴高深深一揖。

    这次,他真的是有些折服了。

    相比最初,如今的嬴高已然是跟适时在章台宫论辩时判若两人,帝王气度隐现。

    孔鲋在心中再次将嬴高上调了几个高度。

    仅仅是初见,嬴高在他心中已经连续刷新了三次认知了。

    他都有些怀疑,先前六国遗族传言始皇帝子嗣中没有大才之人,完全是为了欺骗他。

    不大公子扶苏,今日成亲的那十二公子将闾、十四公子皓也尽皆都是知书达礼之人。

    不才能如何,仅仅是风姿气度以及清澈明亮的眼神,孔鲋就大概能看出来,始皇帝的这三位公子尽皆都是纯良磊落之人。

    大秦朝中本就是人才济济,这些公子任何一个只需能有守成之才,那些个六国遗族就不会再有任何胜算。

    更不要如今这据仅只年方十六的太子嬴高了。

    或许,自己真的是时候跟那些个只会行魑魅之事的六国遗族划清界限了。

    仔细想想,好像确实不曾有六国诸侯血脉在那些想要反秦的六国遗族之郑

    跟自己联系的大多都是原东方诸国中权势极盛的权贵世家。

    譬如楚国项氏,韩国张氏等等。

    “今日高或许有些酒醉,然些许之言,皆乃肺腑,还希望孔大家及诸位大家好生思量。

    色已晚,高不胜酒力,实是难自持,饮完这最后一樽酒,高就先行告退了,

    诸位大家,请。”

    嬴高完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

    “谢太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