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七十二章 育水 (第1/2页)
南阳郡,宛县。 刚蒙蒙亮,嬴高和胡亥两人已经悄然出了始皇帝在宛县的行宫,准备离开宛县继续南下。 宛县南门外的育水码头,除了知道嬴高将走赶来送行的南阳郡守阚悻外,昨夜就知道嬴高今南下的扶苏也早早的到了。 “高,父亲昨夜高兴多饮了几樽,吾等怕是还需在宛县停留几日,汝走慢些,身体还未将养好。” 看到嬴高跳下马车,扶苏上前边帮嬴高整理衣袍边道。 昨,来自李信的东胡大捷奏报也恰好送到了始皇帝案头。 一统六国,解决持续了数百年的诸侯纷争,始皇帝已经认为自己是功过三皇、德高五帝了。 当然,这些只是适时大秦内部人这样认为的。 但是这一次,李信将包括东胡王拓跋图在内的近乎九成的部族首领一扫而空,全部生擒,可是真正彰显始皇帝不世武功的事情。 要知道,自商周起,塞外蛮夷对华夏大地的侵扰就从来没有停过。 商周也好,后来的燕赵也罢,都对盘踞在大秦北部的塞外蛮夷深恶痛绝,可是却没有任何办法。 只能用修筑长城的方式来被动的抵抗北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南下的侵扰。 有史以来,直到今日的大秦,才第一次真正的将塞外游牧民族的王都给生擒了。 后续只要运作的好,很快大秦就能彻底的将东胡并入大秦版图。 大喜之下,始皇帝大手一挥,对李信提出的从国子监中抽调学子前往云症雁门、辽西、辽东等郡教授前来投效的匈奴人和东湖人大秦文字语言的要求自然是毫不犹豫的允了。 这件事本就有例可循。 乌氏倮的东戎部落,不就是依附大秦的么? 东戎人为大秦养马放牧,学习大秦文字语言,东胡自然也是可以的。 李信押着俘虏的十余万东胡青壮前往河南地帮助蒙恬筑城,老成持重的辛胜统帅大军坐镇辽西,解决后患,自是再好不过。 如果不是现在已经到了南阳,始皇帝怕是现在就想回返咸阳,等着李信将东胡王拓跋图送到咸阳。 不过算算时间,怕是东巡结束回到咸阳之时,正是拓跋图等人被送到咸阳之时,始皇帝方才作罢。 有了这件举国欢腾之事,对嬴高趁机提出的继续先行南下之事,始皇帝也只是叮嘱了两句,没有任何的阻拦。 谁不知道,无论是上郡之战灭掉匈奴右贤王部,还是这一次李信将东胡一网打尽,背后最大的功臣乃是嬴高? 没有嬴高献上的马鞍马镫和马掌这三件物事,大秦的骑兵根本不可能跑得过那些生在马背上的塞外蛮夷们,更不要打败了。 其实嬴高也没想到李信跟辛胜两人会弄出这么大个动作,原本他只是打算让李信去威慑一下东胡,让他们老实点。 对冒顿,嬴高其实一直抱着很大的警惕的。 匈奴人在上郡吃了大亏,李信又直接前出五百里立下界牌,冒顿 结果李信竟然在没损失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将东胡王上下都给生擒了…… 嬴高也不知道该是李信太厉害,还是东胡人太蠢。 不过,能够有这样一个结果,他自然是乐见其成的,也正好帮了他一个忙。 要是没李信的这大捷奏报,他想继续脱离东巡车驾先走的事,怕是要很费一番口舌。 更不要他还弄了个商行出来,始皇帝虽没问,却是肯定知道的。 “大兄宽心,有嬴山等人在,无碍的。” 嬴高看着帮他整理衣服衣服的扶苏,笑着道。 这个兄长,父不慈子亦孝、弟不恭兄亦谦,真正的是将君子之道做到了骨子里。 原本看历史的时候,还对扶苏的迂腐极为唾弃,想着如果扶苏不被胡亥区区一道假诏就自杀,历史或许会是另一番模样。 可是只有亲自接触之后,嬴高才知道,如果扶苏不那样做,那就不是扶苏了。 或许唯一的错误,就是他不应该生在帝王家。 扶苏轻轻拍拍嬴高的肩膀,扭头看向胡亥:“胡亥,在外可要听兄长的话,莫要任性妄为,不然吾可不饶你。” “大兄放心,胡亥什么都听兄长的。” 胡亥老老实实的对着扶苏保证道。 赵高还没来得及带歪的十八公子,本就是个好孩子。 “大兄,多陪陪父亲,不用着急南郡诸事,高和胡亥就先行一步了。” 嬴高对着扶苏躬身深深一礼。 扶苏点点头。 “下臣恭送太子、十八公子。” 阚悻适时的行礼送别。 嬴高转身走向早已经停靠在码头边的两艘楼船中的第一艘,胡亥屁颠屁颠的跟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