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9章 化危为机 (第1/2页)
,大明嫡长子 和大臣们斗了几次之后,虽然朱厚照都凭着自己的能耐赢了,但却不是长久之计。 为何? 儒生是有一套理论支撑的,这帮人是带着信仰,前赴后继,其中大多数是怕死的,但也有那些便是向死而生的人。 他不可能次次都是这样争吵、辩论。那奉天殿往后都要变成菜市场了。 因此在安向伯的这份奏疏之前,他已经开始有所准备,忽悠杨慎……也算是其中的一点内容。不管怎么说小孩子的思想还是更容易引导一些。 至他登基之时,至少要改出这种满朝大臣都要和他作对的局面。 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只不过在萧敬领着他去乾清宫的路上, 安向伯的这份奏疏,在他的意料之外,就算是他,也不能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在内。和珅说的好:这么大的国家,他哪天儿不得出点儿事啊? 在朱厚照的心中,国家有许多事都要需要长时间的谋划和准备,当太子的这些年正好可以做这些事。 弘治对他的宠爱、他作为唯一皇子的身份,这都是很重要的客观条件。 但如果有人要阻止他,让他老老实实回去读上几年圣贤书,这,便不好了。万一真给洗脑了,那更完蛋。 朱厚照在乾清宫外准备进去时,转身望了一眼这紫禁城,天色将晚,天空上的红霞低得仿佛都可以够到。 他曾在二十一世纪看过同样的景色,但一切早已不一样了。 宫禁,宫禁,禁住的又何尝不是他们这些姓朱的呢。 入了暖阁之后,弘治皇帝也不需他行礼,直接便说:“萧敬是否已经与你说了?” “是。儿臣已经知道了。”朱厚照看了眼锦色奏疏上的票拟,眉目微闪,这事儿要么是有人在背后谋划,要么是内阁默许。 总得来说就是他与部分大臣的矛盾开始激化。 这一点,他是有心理准备的,因为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和这些人不一样。 只不过,在弘治十一年,就有给事中上疏,确实早了些。 原本他以为,好赖自己也是太子,上边儿还有个全力支持自己的皇帝,皇帝就生了这么一个,你们再不满意,那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了,而且怎么说也得忍上一会儿吧。 没想到,真的动刀子杀人,立马就有人跳出来反对。 皇权的威信竟降到了这样的程度。 “朕已经将此疏留中。”皇帝晃了晃这本东西,随手扔在一旁。 “谢父皇。这事儿说来父皇也料之在前了。” 皇帝早就说过,会有人反对太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弘治说不定比太子本人更加急切的要增强东宫的力量。 “料之在前有什么用。”弘治皇帝叹了叹气,“他们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照儿近来,总归是需安分点儿,不要再叫这些人抓住什么。”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朱厚照叹气, 弘治始终是软弱, 但是软弱下去哪里是个尽头呢?是不是一直得到完全照他们所言的程度? 说起来,那样倒是可以换一个后世的仁君之名,但朱厚照是现代人,他才不管那些,活着的时候不畅快,难道等死了和阎王爷畅快去吗。 而且,软了一次,下一次想要再硬回去,那难度只会比现在还要大。 再者说了, 他当的是太子,这群人才是大臣。 不是小偷与警察的关系,怎么当着当着还要安分、躲着他们? 那特么不成了跪着要饭的了吗? “父皇,想要儿臣躲到哪一天呢?哪一天他们会放弃上这样的疏?又或者说……儿臣躲一躲,他们便会罢休吗?” 不是刚刚才说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皇帝一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