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6章 禁卫军改制 (第1/1页)
大秦开局率长城军团归来第456章禁卫军改制扶苏的大秦禁卫军原来有十万人,这十万人现在已经重新划编。 即将选拔的咸阳宫内卫,将从全国的士兵当中进行。 选拔标准有三个,第一个将举行阅兵式,看阅兵效果再进行挑选。 第二个就是以参加过一线作战的部队人员为准。 甚至扶苏还给一个优先条件。 那些参与过战争且身有负伤的那些士兵将优先录用。 扶苏这么做主要是为告诉那些士兵,你们负伤就有机会成为这个帝国最为光荣的大秦帝国的咸阳宫内卫。 这次成立的咸阳宫内卫并不格外增加军队配置。 因为首都部队的重新划编,所以将从咸阳城的十万禁卫军当中拿出两万编制。 咸阳宫内的禁卫军将进行分流。 原本的皇城禁卫军只留下一部分。 其余的部分派到各地做军官通通连升两级。 如果不愿意出去做官的,可以继续留下或者给一笔钱还乡退伍。 这批禁卫军是跟着扶苏平叛的那群人。 即便过去这么长时间,他也始终没有忘了和自己出生入死的那批禁卫军部队。 扶苏对他们十分信任,而且他的本意就是想提拔这些人。 将他们派驻到全国的各个部队当中成为当地部队的长官。 但是他依然把选择权留给这些禁卫军士兵。 想要去当官的一律给官做。 想要回家盖房子发给钱粮。 想要继续留在宫中的就继续留下当宫廷内卫。 这样一来原来的两万禁卫军就只有五千人留在宫中。 而一万五千人就是这次扶苏打算填充的新内卫编制数目。 在和平时代,给士兵一个完整的上升通道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把他们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清晰的上升通道。 参军! 到边疆作战! 然后依靠军功到咸阳城成为禁卫军。 或者直接录用成为咸阳宫内卫。 当内卫几年之后,再被派遣到各地成为地方军官,再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所以对于普通士兵来讲,进入 咸阳宫是最便捷的提升通道,成为皇帝身边的人,那自己的机会自然会比别人更多。 这对他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 所以当听到皇帝要海选咸阳宫内卫,所有士兵无不争相表现,争取能得到这次进宫的机会。 因为刚刚参加过作战,所以十万重阳军现在就集结在咸阳城外。 这次扶苏给这十万重阳军五千个名额。 重阳军这一段时间也是战功赫赫。 五千名额的概率是二十个人里就有一个人入选,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 这次扶苏给北方军的名额最少,只有一千人。 因为韩信的缘故,北方军近一些年没有怎么打仗,却享受全国最好的军饷和最便捷上升途径。 现在各地的军队都是韩信的嫡系。 各地军队的势力都有韩信和蒙恬的部下。 而他俩都出身于北方军团。 扶苏现在更需要其他军团站出来,能够多诞生一些高级军官和将领。 所以这次南方军也因为平定南越叛乱有功,而给了五千名额。 …… 很多人看到聚集在咸阳城之外的那些返回的士兵非常的欢乐,总觉得不是太好。 对他们来说,这次对楼兰城那些侵袭的西羌军人的战斗胜利并不值得这些士兵如此兴奋的庆祝。 毕竟这次是以多胜少,而且他们觉得那些西羌人实际上是在跟大秦帝国的部队打游击。 看到大秦帝国十万大军来之前,他们就纷纷跑掉。 但是一旦大秦帝国的军队离开,他们便会卷土重来。 这一次他们都知道,那些西羌人被吓住完全是因为自己的皇帝用飞艇炸掉羌国的首都。 不过有识之士还是觉得那个羌国在未来几年修整好之后,还是会有反叛之心。 毕竟西羌国反叛就是一种传统。 所以他们看到外面那些回来的重阳军,庆祝自己的胜利,觉得十分的讽刺。 毕竟对他们来讲这是胜利胜的十分的诡异。 那些城中的将军们不满的是,难道这种胜利就可以给他们四千皇宫内卫名额? 而 自己当年那拼死而得来的胜利,却也和这些重阳军得到相同的待遇? 他们无不认为这里面肯定是因为重阳军算是扶苏的嫡系部队。 就像上次叛军反叛的时候,重阳军也是在张良的带领下从外地回来收尾。 并没有参加一线作战。 如果说他们有什么贡献的话,大概就是给皇帝一个人数上的支持。 那就告诉当时的永乐亲王,咱们的部队人够多。 不过他们觉得重阳军和其他地方军之间的功绩差的太多。 甚至连咸阳城禁卫军都觉得重阳军在这次宫廷卫队的选举当中,实在是优势太大,略有不公平。 十万大军拉到楼兰以后,根本就没有遇到一个西羌国的战士。 他们仅仅是在西羌人逃跑以后,在楼兰城做一些表演性的工作。 所以很多将军认为这次重阳军不应该获得太多席位。 毕竟这个皇宫内卫的名额,就相当于未来一个地方军事主官。 那时相当的珍贵。 他们觉得应该把重阳军的名额拿出来分给更多的其他部队。 尤其是真正作战的那些军队,例如南方军。 北方军团也提出很大的意见,他们将近二十万的部队却最终只得到一千的名额。 这对他们来说更加的不公平,所以北方军团的大将军李德亲自来到咸阳找到韩信。 向韩信哭诉说他手下的那些官兵们已经快兵变了。 他们觉得皇帝十分不公平,在这次内卫的选拔之上,凭什么要差距那么大。 韩信当然知道皇帝的用意。他可不敢违抗扶苏的命令。 他只好安慰这些生气的大将军,承诺自己在做太尉的这段时间会多给北方军团的士兵一些机会。 即便是这样北方军团的这些大将军依然十分不满意,他们始终认为皇帝向来不重视北方军团。 对于这一点韩信当然不敢多说。 因为他知道,其实他的北方兵团占很大便宜。 现在因为他做的太过,已经将很多曾经的幕僚和手下送到全国各地成为地方的军事主官。 这是其他兵团都没有过的待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