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5章 水中舞 (第1/2页)
在精简过后,东郡兵只剩下了不到三千人的步卒,四百骑兵。 这个规模,看的夏侯渊疯狂皱眉头,“所以桥瑁兴师动众的大兴兵马,能打的人就只有这么点?” 虽然阎农有些惧怕夏侯渊,但这话他还是不敢苟同,他说道:“将军,卑职可不如此认为,即便是老弱兵卒,上了战场照样能杀死人,尤其是那些老卒。只要给他们一些好处,他们所能发挥的战力,远超年轻人。” “那些老卒都是历经朝廷数次征召,从尸山血海的战场上挣扎下来的老卒,他们比年轻人更有战斗的经验,除了体力上有些跟不上之外,杀敌上反而比年轻人更强势。” 夏侯渊并未反驳,“你说的确实有道理,但本将还是要告诉你,那些老卒是没有遇到真正的年轻人。” 阎农看了看周围正在安营扎寨的朝廷将士。 如果夏侯渊说的是这些年轻人,那他确实无法反驳。 他很好奇这些将士在之前到底经历了什么,会让他们身上的煞气浓郁到了如此地步。 这些人只是一个眼神,寻常人看见都得发怵。 “庄原,今日就在此安营,安排好巡防和岗哨。”夏侯渊喊了一声,然后对阎农说道:“阎从事,你今日初降,按道理我们应该的给你设个宴才是,今日我们吃婆婆丁宴。” 阎农有些哭笑不得,又是婆婆丁。 这为夏侯渊将军到底是有多么喜欢婆婆丁? 不过身为降将,他能有一场宴席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吃什么,无所谓。 宴席上所吃的自然不仅仅只是婆婆丁,还有烤羊。 席间,阎农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他并没有在军营中看到文官。 按道理就算是没有从事、主簿,可单独的一路兵马中,至少司马肯定应该是要有的。 可在夏侯渊的将军也看不见。 “将军,卑职能否冒昧的问一句,营中为何不见司马、从事等?”阎农问道。 夏侯渊随手指了指庄原等校尉,说道:“都是他们在兼任,领两份军饷嘛,多好。” 阎农张了张口,刚要说一说识字与学识,可夏侯渊好像看出来了他的心思,嗦了嗦手指上的油脂,说道:“他们皆略懂文韬。” 阎农:…… 这真的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 阎农也不会想到皇帝在西园中练兵的时候,还专门找了人教授将士兵法,识文断字。 “桥瑁忽然间拔军向北,是不是为了去接应袁隗?”夏侯渊问道。 都已经是投降了的人,阎农现在更想着立一些功劳,自然不会在这些事上做任何的隐瞒,他说道:“将军猜的一点也没有错,桥瑁接到了袁绍传书,令其北上上党接应袁隗。” “在信中袁绍说袁隗说服了流落在中原的匈奴右贤王于夫罗,帮助护送,他们约定在上党郡的涅县汇合,按照时间推算,于夫罗和袁隗走的应该是壶关那一条路。” “袁绍虽人在冀州,但冀州并不归他节制,看起来他好像还要提防韩馥与公孙瓒,所以选择的路线是走冀州中部偏南,过广平,清河的这一条路。” 夏侯渊命人打开了地图,随手在地图上画了个圈,又标注出了几股行动路线之后,说道:“传信曹洪、张济、张绣三位将军,告诉他们可以率军向涅县靠拢。” “喏!” 阎农听的心头威震,似乎皇帝这一次似乎又动了肝火了。 他原本以为朝廷此次出动的仅是夏侯渊这一路兵马。 结果,好家伙,足足四路。 在他看来有夏侯渊这一路兵马,已经足够的强悍了。 可很明显,皇帝不是这么认为的,他这是在打一场万无一失的大战。 次日,天刚蒙蒙亮,夏侯渊就拔营朝着涅县的方向赶去。 为了节省时间,夏侯渊率领麾下三千轻骑,先行一步。 步卒与投降之后的东郡兵紧随其后,按照原有的速度行军。 剿灭了桥瑁这一路诸侯,夏侯渊俘获了大量的粮草和辎重,也走不快。 对于一个善于勤俭持家的男人而言,缴获的东西就没有丢弃的道理。 能带的,他全部都给带上了。 …… 就在夏侯渊等四路兵马,朝着上党郡汇聚的时候。 身在单父的曹cao,也开始整军准备出征了。 按照刘辩的想法,曹cao依旧率领一万西园老卒镇守上党,守护兖州的北大门。 但曹cao上了一封长长的奏表,详细给刘辩阐述了一番。 希望他能像盖勋将军一样,带一些降卒,一面练兵,一面屯守。 曹cao说的太有道理,考虑的也非常的谨慎,刘辩无奈也就答应了。 虽然他知道曹cao这就是为了避免他的权势过甚,让他这个皇帝和朝中公卿起疑心。 刘辩有心想表示一下自己的豁达,但……曹cao这个老六准备的很充分。 理由给刘辩准备的妥妥帖帖的。 朝廷东征以来,收编的各路降军挑挑摘摘之后,如今还剩一万多人。 曹cao的本意是他只率领这一万余人北上便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