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审美先锋大将 (第3/3页)
,哪里还需要半分犹豫。 但冲锋的号角尚未吹响,门外就响起了赵野的声音。
“还请贾侍中稍候,陛下大概还需要一个时辰左右才能有空。” 他一嗓子对刘辩而言,就像是消暑的冰块一般见效。 虽然火没压下去,但兴致却没多少了。 他做任何一件事,都喜欢全心全意,并不喜欢被打扰。 但身为皇帝,白天几乎没有多少时间是属于他自己的。 这是皇帝的权利和悲哀。 “爱妃,忍忍吧。”刘辩温和一笑,歉意说道。 蔡文姬身体轻轻一颤,被刘辩这话说了个面红耳赤,羞涩更甚。 她轻嗔道,“还不是被陛下给逗的,妾身先行告退。” 她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从后堂离开。 刘辩摩挲着下巴,忽然笑了,原来逗比这个词真正的出处是在这里? “让贾诩进来吧。”端正坐姿,刘辩沉声道。 “唯!” 贾诩低着头走了进来后,目不斜视看着刘辩说道:“陛下,渤海郡有消息了。” 虽然贾诩表现的十分得体,但刘辩总觉得这老小子的目光里有些惊讶。 他在惊讶什么? 这老小子该不会是在惊讶朕只有短短片刻的本事吧? 强大的联想能力,让刘辩不禁如此想到。 “袁绍可有出兵?”刘辩问道。 贾诩低了低头,“回陛下,袁绍并无出兵。他反而在邺城大肆征募壮勇,又诏冀州各地部曲入邺城,看情形,应该是在准备与我军的邺城之战。” “出兵的人,是公孙瓒,他留下了少部分兵力驻守大营,亲率大军去了渤海。” 对于这一战,刘辩并没有多少印象。 哪怕是他绞尽脑汁的去想,也没分析清楚,这一战最后到底是谁占了便宜。 “看样子在袁绍看来,还是朕更具有威胁性啊。”刘辩调侃说道,“我军暂时还是按兵不动,先看看局势变化,冀州的形势现在稍微有些复杂,稳妥一点并无坏处。” 这也是荀攸上表陈述的意思。 不过贾诩对此一直持反对意见。 他始终认为,袁绍新得冀州,立足未稳,邺城兵力不足,当雷霆一击。 “陈琳上表称,清渊一战,我军兵力折损达两成,三千将士战死,其中因为不熟悉野战踩踏致死近千人。我军不宜再冒进了,将士们需先熟悉一下真实的战场。”刘辩没有等到贾诩反驳,便主动说道。 正是因为这件事情,才让他下定决心暂时止战,休养生息。 贾诩闻言有些震惊,“怎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轮调之后的西园军在西园足足接受了一年半的训练,按理来说应该比之前的西园军更善战才是。” 刘辩试了试桌上羹汤温度,说道:“其实这个事并不难理解,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将士们没有实战的经验才造成的。” “轮换之前的西园军也并非是一开始就善战,他们是从剿灭山贼开始的,从小的战争,循序渐进的发展到了大规模战争。” “可这些将士刚刚从西园出来,就接触到的是数万人的大战,有些人找不到方向在情理之中,此事是朕疏忽了。朕天真的以为以老带新应该没什么问题,但却忘记了,有些部曲是彻底的更换了。” 这个事,让刘辩从收到陈琳的奏表,一直自责到了现在。 “如此说来,大军确实需要休整一二。”半晌后,贾诩说道,“只是等袁绍做好准备,这一战恐怕就难打了,以袁氏的家资,和地方豪绅的倾力相助,二十万大军对袁绍而言,恐怕并非难事。” “但这并非是陛下之过,是臣等的疏忽,请陛下降罪!” 贾诩话都说完了,才意识到刚刚皇帝是在罪己,连忙又找补了一句。 幸好刘辩并不是守旧的帝王,自己的错,他从不避讳。 “不是自己的罪过就别往身上揽了。”刘辩说着,端起鸡汤喝了一口,忽然面色大变。 他连忙翻了翻碗底,除了鸡rou之外,翻出来了一大堆的药材。 “这……什么玩意?”刘辩皱着眉头嘀咕了一句,喊道,“文和,上来瞧瞧,这什么汤?” “唯!”贾诩走上前来,探头在碗中仔细看看,笑道,“陛下,此汤——大补!” 刘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