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徐州风云 (第2/2页)
br> 陈宫忽然间不太想说话了。 闷头沉默了好一会儿,他才点了点头,“是投奔。” 张超准备了一千兵马接应,可这一路上反复布置疑兵,如今剩下的人不过三百余。 就这点人能干什么? 反正陈宫是想象不到用这些人他能夺取什么地方。 不投奔还能怎么样? “徐州牧陶谦为人谦厚,也没有什么野心,若将军前去投奔,他应该会很高兴。”陈宫说出了他早就给吕布计划好的路,“袁术、刘表皆心怀异志,将军贸然前往,反而会被猜忌。” “谦厚的人只是将疑心藏得更深罢了。”吕布闷声道。 他对陶谦并不了解,只是知道这个人。 盲目自大的拆台,让陈宫心中忽然有些失望。 “这是将军最好的选择。”陈宫坐了起来,指了指朦胧光影中隐约可见的下邳城,说道,“将军投奔陶谦,获取他的信任,争取暂以下邳栖身。届时可征募徐州兵,东山再起。” 吕布站了起来,双手叉腰看了半晌,“这个城……倒是个好地方。” “是个适合东山再起的地方。”陈宫说道。 “何时启程?”吕布看向了陈宫问道。 “明日如何?”陈宫反问道。 吕布想了想,“后日吧,我将这只熊处理了,弄些rou干。再去猎一只猛兽,送给陶谦。” 陈宫不禁莞尔。 这倒是吕布口中罕见的一句中听的话。 …… 也许正如刘辩所说,有些事真的就是命中注定。 在吕布与陈宫计划着去见陶谦,并想暂借下邳为栖身之地的时候。 另一个与徐州有万千瓜葛的人,此刻也渐渐的接近了徐州。
刘备在随从公孙瓒打了数场青州黄巾军之后,便被暂派襄助青州刺史田楷,抵御袁绍入主冀州之后的疯狂扩充实力。 战事的规模并不大,只是几场很小规模的战斗,对各方的局势也并未产生大影响。 刘备三兄弟客居了不过月余出头的日子,便再度出发。 他们接到了北海相孔融的求救信。 黄巾军兵困北海,北海相孔融派太史慈亲自向刘备求援。 黄巾军余孽得知北海援兵抵达,尚未交战,便一哄而散。 刘备率军前往,基本上只是走了个过场,和孔融大宴了三天,吃了三天大酒。 而恰在这个时候,朝廷退兵的消息传来。 没有了朝廷大军窒息般的压力,袁绍几乎是在瞬间便膨胀了。 急于追求庞大实力的袁绍,绕开了兖州,然后立马向东、北、南三方用兵。 公孙瓒得知消息后,立马命刘备与田楷屯驻齐郡,提防袁绍北上。 而这个时候,袁绍向南的兵马,前锋已经抵近了徐州。 徐州牧陶谦有点儿慌了神,大骂袁绍无耻之后,不得不四处求援。 刘备与田楷也是其中之一。 收到陶谦派人送来的求援信,刘备却有些犯了难。 在历城低矮的逆旅门前,他对关羽和张飞说道:“公孙伯圭与我有大恩,陶谦与我也算旧识,可我等仅有这千余兵马,到底该往何处?” 张飞正在哼哧哼哧的举石头,整的满身大汉,“些许小事,兄长有何烦心,直接问那公孙伯儿不就好了?他让咱走,咱就走!他不让咱去,那咱……的确不应该去。” 关羽点了点头。 “兄长,翼德难得的说了一次实在话,我们用公孙瓒的钱粮在养兵,兵甲也皆是人家的,按道理应该听人家的。” “若袁绍没有北上攻齐,我们率军南下,怎样都可以。可袁绍现在也向北用了兵,齐地随时都有可能受到攻击,这个时候,我们转身南下,实在不仗义。” 心中纠结的刘备无奈点了下头,“好像,也唯有如此了。” “我修书一封,你二人谁走一趟,亲自送去与公孙伯圭?” 砰一声巨象,张飞将那块几十斤的巨石,扔在了脚下,“俺去吧!” “整日间呆在这小破房子离,闷都快将人给闷死了,正好出去活动活动手脚。” “如此,那就三弟走一趟吧。”刘备笑道。 正说话间,外面走进了一人。 “刘府君,小酌一杯如何?”那人还未到近前,便举着手中的一坨rou喊道。 刘备看到来人,不禁笑了起来,“田府君何来?” 进门之人,倒不是别人,正是与刘备一起屯兵齐郡的青州刺史田楷。 “什么何来,吃酒!”田楷为人爽朗,闻言笑骂道。 刘备轻叹了一声,“备今日恐会扰了田府君的雅兴。” 田楷将拿来的rou交给逆旅的伙计去拾掇,自顾自的在院中石桌旁坐了下来,问道:“何事令玄德郁郁寡欢,不妨说来听听?” 刘备拿出来了陶谦送来的求救信,“为了徐州与齐郡之事!” “哎呀,原来是这事啊。”田楷看了一眼大笑了起来,“先吃酒,吃完酒,你我同去徐州,驰援齐郡的兵马已经在路上了,玄德不必忧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