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三百八十章 试问 (第3/4页)
怒。 当时又恰遇兵部查出大弊案,又兼五城御史抄横行无法的太监客用之事,以及言官动则弹劾李如松父子。 天子下旨切责两京科道言官,一时科道六部被罢三十余名官员。 四位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一并恳请,天子不听,史称军政之狱。 御史马经纶上疏直言,陛下以兵部事罪兵科,为何蔓及其他给事中,且波及其他御史。致使去者不明应得之罪留者不明姑恕之由。以缄默不言而罪言官,言官何辞。 臣以为今日言官之罪在于,一陛下多年不拜天,言官不能援故典以谏,是陷陛下不敬天。 二、陛下多年不祭祖宗,言官未能争,是陷陛下不敬祖。 三、陛下不视朝政,不举朝讲,言官亦不能劝,是陷陛下不勤政。 四、陛下去邪不决,任贤不笃,言官言之而不能强得,是陷陛下不能如祖宗那样用人。 五、陛下好货成癖,对下少恩,挟怨蓄怒,言官忧虑而不能谏止,是陷陛下放弃初政,不能善终。 言官负此五大罪,若陛下肯奋然励精而以此五罪罪言官,岂不更好! 马经纶这一疏几乎是将天子骂得体无完肤,不仅是马经纶一人如此,其他言官纷纷上疏,内阁大学士也是恳请天子不可以言获罪。 天子盛怒之下仍将马经纶罢官免职。 终于朝堂清静,天子也不必再道旁筑室,听于路人了。 然后如此清静之下,紫禁城失火。 大火! 大火起于坤宁宫,然后延绵至乾清宫,将两宫烧成灰烬,而后又波及皇极,中极,建极三殿。大火整整烧了一夜。 此事一出,宫阙震动,天下震惊! 清晨宫人兵卒劳役以布蒙面,在紫禁城里打扫瓦砾。 首辅赵志皋于午门城楼上眺望见此一幕,良久无语,其余三位阁臣也是愁眉不展。 今日早晨他们几位辅臣刚去宫门前请旨问安。 几人上奏检讨,紫禁城大火因在廷臣工,职业不修所至。 然后天子派人答复,实不关尔等职事,灾变实乃上天示警,为朕失德所至。 几人当即又联名上奏,请求天子停织造,起复被贬官员等等……无疑是让天子上罪己诏。 但天子没有回复,而是反问重建紫禁城事宜。 面对天子如此,赵志皋还有什么话说,现在午门城楼上工部尚书李戴等工部官员向几位首臣奏事。 “大火时,皇上在养心殿歇息,此乃万幸,现在皇上皇后已移驾于毓德宫歇息。元辅,这一次宫里失火堪比嘉靖年时……” 赵志皋摆了摆手道:“其他先不说,要清理完这些要多久?” “清理这些瓦砾火焦,计动用军卒百姓三万余,下官督他们寅入酉出,也要用十几日功夫,兵卒劳役都是动员顺天府的百姓与五城兵马司的,京师防卫暂交京营来办,这些都是顺天府自行统筹,不用向朝廷要钱,唯独向民间征集的大小推车计五千余辆,这些钱工部也可从节慎库支得,多余也没有了,至于其他……就要朝廷想办法了。” 赵志皋看了一眼工部尚书李戴,对方的意思很明白,重建紫禁城是一个天文数字,这笔钱朝廷要自己想办法,工部的钱只够打扫瓦砾焦土。 赵志皋想了想道:“这些年朝廷营建不少,你们工部着实辛劳,但下面几年怕是你我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李戴道:“元辅,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失火,直至嘉靖四十一年方才建成,当时为了重建紫禁城,几乎将朝廷的底子都掏空了,嘉靖年间犹称盛时,尚且如此,今日之大火不逊于嘉靖年间,节慎库于大工而言不过杯水车薪,不如看看太仓,囧库那边。” 张位摇了摇头道:“户部早都搬空了,去年征朝囧库已用了泰半,何况杨应龙还在四川作乱,朝鲜之事将来也未必没有反复。” 赵志皋闻言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众人一并上前搀扶,同时心道这个时候,你可不能病啊,我们都指望你顶在那,把这天大的事情给当起来。 “元辅?” “元辅?” 赵志皋终于明白什么叫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了,怎么自己才担任首辅,结果什么事都冲着自己来。 但见他‘悠悠醒转’过来,他看了一眼李戴道:“李大司空,对泉老弟,这时候你可无论如何也要拿出个主意来啊,否则……” 众人一听这‘否则’二字,心底都是道,你可千万别在这时候告病回乡啊,如此我等如何是好。 “……否则老夫无颜面对陛下,百官,万千庶民!” 幸好……众大员们心底都是长出一口气。 众人都是看向李戴满脸严肃,背后的意思不必多言。 不过李戴也是名臣,对此在心底早有预案。 但见他言道:“既是如此,依某之见,不如先重修乾清,坤宁二宫,至于三大殿可以缓一缓。” 众人心想,没错,反正皇帝也不上朝三大殿一时用不着,而这乾清,坤宁二宫是皇帝皇后的寝宫,对于宅男天子而言睡觉的地方一定比上班的地方重要。 “李某初步核算了一下,重修坤宁,乾清二宫需费近两百万两银……紧着用嘛,至少也要一百六七十万两方可。” “一百六七十万两,”赵志皋道,“若六七十万两东挪西借还能省一点出来,但那个‘一’字着实难办,对于凑款工部有什么章程?” “这……”李戴有些犹豫。 “你尽管直言,到时候大不了老夫与你一起挨骂好了。” 李戴垂下头道:“回禀元辅,某以为当先催征各省直旧欠钱粮,再多方筹集经费。” “至于营建上一是铸钱并清查库料,二是派官员赴四川、贵州、湖广采伐楠杉大木,三是木石,车户;烧砖等等……” 赵志皋闻言只觉得有气无力,张位等辅臣连忙道:“元辅暂且宽心,我等慢慢想办法就是了。” 赵志皋苦笑道:“古人七十致仕,而今老夫七十有三,就算天若假年,在朝又有多少日子,眼下正逢此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