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贯之 (第3/4页)
对此张居正也是很无耻的通通接受了。 到了王锡爵当首辅,他是嫉恶如仇之人,曾有的官员向他呈的贺文稍溢美了些,结果被王锡爵当面斥责了一番。唯独对众学生中刚直不阿的李三才,不吝美誉之词。 这三人中,徐阶当年如何,林延潮是没见过,不过张居正和王锡爵对于下面官员献媚讨好的态度,林延潮都是看得清清楚楚。 现在张位以次辅代执首辅之事,他的性子十分刚毅,当年反对张居正大权独揽被贬而不悔,但轮到自己为相,前后几任吏部尚书皆与他不合而去。为政时他喜好用些有才能的官员来执行他的主张,但他又不能摆脱官场上的结党之弊。对于下面官员对他的谄媚,他面上是接受的,但内心却非常看不起对方的为人。 比起前三位而言,只能说张位是一个很矛盾的人。 不过赐用腰舆行于禁宫确实是非常之恩典,以往只有首辅才有的待遇,至于肩舆唯有八十岁后的严嵩及张居正方有。 当然林延潮,沈一贯自也向张位送上颇厚的贺仪。其他官员都巴结了,你可不好不巴结。 稍后林延潮入张位值房议事。 张位直接对林延潮道:“宗海,本辅并不希望天子赐下腰舆。” 林延潮故意讶道:“次辅,这可是皇上的恩典啊,为何突有此言?” 张位道:“方才中书官传来圣谕,这八银二铜的银钱铸法,没有御准。” “那皇上的意思,要几成?” 张位道:“皇上没有明言。” 林延潮转念一想道:“这八银二铜再下去就是七银三铜,六银四铜,若再低银钱的成色就不好看了。” 张位叹道:“八银二铜,也就是火耗不足二成,此乃利国利民之事,但再下去恐怕本辅就要为千夫所指了。皇上也是知道如此,故意不明言,这才赐下腰舆予我,让本辅主动提及。” 林延潮也是暗自摇头,任何一位内阁大学士碰上这样的皇帝都是挺惨的。 还好现在是张位在次辅任上,要换了自己当如何? 这时张位似知道林延潮的心思般问道:“宗海,换了你是本辅当如何?” 林延潮想了想道:“林某岂敢做此比喻。其实说来说去,朝廷的当务之急还是缺钱,可是朝廷越缺钱,越是不能竭泽而渔啊。” 张位道:“本辅知宗海有高论,还请赐教。” 林延潮看了张位一眼心道,怎么还要再告诉你,然后上密揭给皇上说是自己的意思吗? 但是张位政见与自己相合,而内阁大学士职责所在本来就是协助首辅为朝廷制定决策。 说到底任何错与对,都很难说一个全对或全错。 林延潮想了想道:“财政匮乏,自古以来不过开源节流二道。” “但如何开源,如何节流,朝廷任何大臣都可以说出一个道道来,但遇事就事,而不切于根本,都算不上射雕手。” “好比国库缺钱,天子要以六银四钱来铸币,确实可以增加国入,但就其手段而言,与在民间遍设矿监税使没什么不同,都是将民间钱财收为国用。缺钱就去找钱,遇事就事,不切于根本,说到底就是蛮干,当然再如何蛮干也比无所事事好多了。” 张位点点头道:“宗海之见在于通商惠工就可开源节流吧,当年你我同在翰院时,我就多次听过此大论,宗海要以此定天下之经纬。” 林延潮道:“通商惠工只是办法,称不上经纬,可是说到切乎根本倒是可以,不过说到底称不上上上之法。” “那何为上上之法?” 林延潮道:“在于一以贯之。” “为何要一以贯之,因为治国如同射箭一般,不能那边的靶子射一箭,这边靶子射一箭,必须将所有的箭射在一个靶子上方有建树。何况治国之难,积重难返至此,朝廷稍有变革都会有重重阻力,你我虽身为宰辅,看似身居高位,但能穷毕生之力能做好一件事就不容易了。” 张位深以为然道:“是啊,有时候翻天覆地之事功,很多都是白费气力。所以你当年为张文忠公恢复名位,再提出宫中府中具为一体,就是为了君臣共治。” “然后士农工商四民平齐,淮南行纲运法,在朝鲜与倭人互市,再至如今铸币流通商贸,你之所为皆在通商惠工这四字,此可谓一以贯之。本辅领教了。” 张位说到这里,看林延潮还有言犹未尽之意,不由问道:“难道还有在一以贯之之上的办法?” 林延潮点了点头道:“有之。” 张位正色道:“那要请教了。” 林延潮笑了笑道:“当年张文忠曾言王半山变法之事,说了一句。” “抵天下之事,久则不能无弊,固宜变通,然须合乎人情,宜于土俗,从容改图,而后天下蒙其福。宋至神宗,国势颇不振矣,安石所谓变风俗、立法度、未为不是,但其不达事理,不识时宜,直任已见而专务更张,逐使天下嚣然丧其乐生之心,而君子为之一空。有才而无识,可胜惜哉。” “有才而无识?”张位道,“张文忠此言似对王半山太过贬抑了。” 林延潮闻言微微一笑,张位这评价不出自己的意料。 林延潮点点头道:“确实如此,平心而论,王半山之私德清cao在张文忠公之上。” “而且王半山还有一点是张文忠公不如。当年王半山未出山时,就先定治国之经义,广布天下,与董江都一样以经义定国策。望古往今来,没几个读书人能做到这一点,又如朱文公,王阳明却无宰执天下之机遇。” “这治国之道在于长策,在于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有此一以贯之的方法,却没有十年二十年如何能见效?甚至这不是谁成为皇上,谁成为首辅一代人就可以办成的事,此在于天下士心民心所向,张文忠公人亡政息,前车可鉴,故而以经义定国策,才是根本!” 说到这里,林延潮微微一笑道:“一时胡言乱语,还请次辅不要见笑。” 张位看向林延潮,神色变化了几次。 他知道林延潮是一个素来低调的人,但现在他并非是口不择言,而是将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