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储 (第3/4页)
无不喜胜,一旦稍有变动,必令天下臣民陷入无端猜疑之中。” “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圣王一言传之万古,轻加拟改,必陷明主于有过之地,惟皇上俯赐谅察,仍依前定吉期,从俭从简,亦不为失,适足以光扬圣德也。” 李俊不由自主地中从林延潮手中接过封还的圣旨。 但见林延潮将方才草拟的奏本道:“臣等体察圣上之意,早已拟将典礼从简,以为节省钱粮,这是礼部,光禄寺,鸿胪寺草拟奏本,尚未具名,还请公公呈上先行御览。” 百官闻此心底都是激动不已,他们不仅佩服林延潮大胆耿直,居然在此刻封还圣旨。 而且他与沈一贯早就料到了天子会借口钱粮不足的事,让皇太子册封议改期,所以他们事先将一切典礼安排的从简从宜。 李植也是一脸惊愕之余,看向林延潮的目光渐渐也有不同,特别是相较一旁的沈一贯而言。 乾清宫中。 郑贵妃在旁不断以巾帕拭泪,天子也是眉头紧皱,长吁短叹。 田义,陈矩二人则跪在一旁。 这时李俊返回了宫中。 “回禀陛下,林老先生言万死不敢奉诏,诏书封还,这是奏本。” 天子闻言接过奏本看过,但听郑贵妃哭声欲响。 而一旁之人无不有暗喜之意。 天子看完林延潮的奏本,又看了典礼草案,虽说一切从简,节俭用度,但其余无不完备。 见此天子心底未尝不松了一口气,但在郑贵妃面前却是长叹道:“此乃众意,纵使朕乃九五之尊,也不可违背,贵妃你可看到了。” 郑贵妃垂泪不语。 天子走到郑贵妃身旁手抚其背道:“朕虽不能如孝宗皇帝那样只娶一人,但朕答允你此生只钟爱于皇贵妃你一人。” 郑贵妃道:“后宫佳丽三千,臣妾得陛下一语如此,此生夫复何求。陛下心意臣妾已是明了,其余一切皆由陛下定夺好了。” 天子点了点头对田义,陈矩道:“朕收回前旨,再下一道旨意至内阁,言朕意已决,皇太子册封仪如期举行。” “皇上圣明!” 田义,陈矩等无不叩头言道。 圣旨下达,百官无不长出了一口气,众人无不佩服林延潮在这时候的明断。 皇长子的册立大典如期于十五日在文华殿举行。 是日,皇长子朱常洛身着冕服入文华殿,于百官面前,向天子行大礼并受册受宝。 授宝时本来当由首辅赵志皋转交给太子,但赵志皋因病在家,于是改由次辅林延潮授宝。 谕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时,林延潮亲眼见到皇长子脸上涌过复杂的神色,此中心情实难以言明。 册立大典后,孙承宗,李廷机连夜来至林延潮府上转告了皇太子的谢言,非次辅,孤此生无望为太子,此恩此德此生不忘。 林延潮笑了笑让孙承宗转告太子一些恭贺的话,并告诉太子入主东宫不过走出了第一步这样的话,盼他慎行勤学将来成为一位贤明之君。 至于林延潮办成了皇太子之事,赵志皋也是很守信用,上疏向天子要求致仕。 连上三疏后,天子见赵志皋其意甚诚,以密揭询问林延潮的意思。 林延潮却上密揭言不可。 于是赵志皋的辞疏没有通过。 但是赵志皋为了表明态度,也不给天子打招呼,直接搬出京师返回浙江老家。 当时门生们问林延潮要不要索性准许赵志皋辞疏,如此自己能名正言顺地成为首辅了。 林延潮却不肯,仍是保留着赵志皋的位子。 众门生都是无比佩服,人家都是嫌官升得太慢,唯独林延潮则是害怕升得太快,在此唯有感叹一句,我的恩师实在太稳健了。 五月时,已动身返乡的赵志皋进中极殿大学士,加官太子太师正一品。 这是林延潮所提议,赵志皋在任上完成建储之事,并以此职‘致仕’,可谓荣归故里。 赵志皋写信感谢林延潮,在自己回乡的时候,还给了他如此一个名位。 如此赵志皋也算了却心愿。 眼下虽说赵至皋仍居首辅之位,但他已是回乡,实际上林延潮以次辅执首辅之事。 朝参日,四更天。 宫门之前,灯火通明,照得犹如白昼。 官员们大声谈论着。明军在朝鲜两败倭寇,倭人求和,岁贡百万白银。 至于播州之杨应龙连连求和,皆为明廷严词拒绝。 杨应龙绝望之下言‘如今朝廷不容我,只有舍命出綦江,拼着做’。于是杨应龙率众八万攻克血洗綦江,明军五千全军覆没,全城百姓被屠。 这时朝廷用李化龙为湖广,四川,云南贵州总督,合数省之力围剿。明军调派朝鲜之战屡次奇功的刘綎,麻贵为将,从朝鲜行路数千里入播州平叛。 此外朝廷不断拨粮拨银,还以各省一半矿税改作军饷,李化龙从容地从各省调集了二十余万大军进剿播州。 杨应龙连战连败,明军以刘綎部最为骁勇,其鲁密铳已是大规模装备于驻朝明军,并在第二次平倭之战中大显身手,此番又用于杨应龙身上。 于是有了刘挺率五千孤军于娄山关大破杨应龙数万人马之事。 娄山关被刘挺攻破后,播州无险可守,杨应龙退守海龙囤,成为困兽。 娄山关大胜,杨应龙授首,指日可待。 闻此战大胜,朝中大臣无不扬眉吐气。天子龙颜大悦连连下旨嘉奖前线将士,亦赐林延潮步辇入宫。 这几年朝鲜,播州大胜以及建储定心,又加之不少提倡事功的年轻官员被提拔,使得朝堂上下气象有所改变。 年轻的官员们慷慨陈词谈着播州事,谈着建功立业,谈着变法中兴。 不少老成持重的官员们闻言有些皱眉,国家积弊未除,两度出兵令国库空空如也,林延潮所言变法新政口号喊得很响亮,却丝毫未见端倪,张位,赵志皋辞相后,林延潮除了建储之事,对天子一直是言听计从,这样也敢谈中兴大业。 但见御河边,年轻官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