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15盘古氏开天辟地 (第2/3页)
个人,他的名字名叫盘古氏。 “盘古氏在某一突然间睁开了眼,他摸到手边的一把斧头,从鸡蛋里面把整个鸡蛋劈成了一分为二。 “鸡蛋中轻的部分逐渐上升,成为了,而剩下的重的部分则逐渐下降,成为霖。 “每都增加一丈,地每都下沉一丈。 “盘古氏怕某一,和地再次合二为一,所以他就头顶的脚踩着地,地之间距离越来越远,他的身高也就跟着越来越长。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盘古氏开辟地’,虽然只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神话传,但我觉得这和通过宇宙膨胀而倒推出来的宇宙起源十分相似。 “所以我把宇宙从一个质量无限大而体积无限的点,变成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样子的过程,称之为‘盘古氏过程’,而他从那个点开始向宇宙转变的那一时刻,就叫它‘盘古氏时间’。” 大爆炸这个词多难听,而且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一些血腥暴力的场景。 而相比之下,盘古氏时间这个词就可爱的多了,不是吗? 陈慕武还真是无时无刻没忘记自己文化输出的使命。 “我的获奖演讲就到这里,感谢诸位的耐心聆听,也再次感谢诺贝尔奖委员会,把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我本人。” 陈慕武向四周的观众鞠躬致了几个意,然后就离开了市政厅的舞台。 他本人虽然云淡风轻,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但是场上的观众心里却正在历经着不亚于一场般零级地震的震撼。 陈慕武宇宙是不断膨胀的也就罢了,他现在居然又时间有尽头! 这个观点的神学意味可就太浓郁了。 现在谁还有心思继续聆听下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埃因托芬的演讲? 大家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没有立刻离席,就是对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大的尊重了。 只有记者席上的记者们不管不顾,陈慕武果然没有欺骗他们,确实发表了一篇惊世骇俗的获奖感言。 于是这些记者们纷纷离开了座位,为的就是能把这条新闻第一时间向世界各地传播出去。 …… 《亨利·金博尔·哈德利的新歌剧〈旧巴黎之夜〉在纽约大都会剧院首演》 《财政大臣温斯顿·丘吉尔致信鲍德温首相,劝阻加强新加坡殖民地之防御,认为大不列颠在有生之年都不会和地球另一赌本开战》 《第二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奖典礼近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蟹 《中囯物理学家陈慕武获得物理学奖,荷兰医生埃因托芬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 《比爱因斯坦博士更聪明的人,宣布爱因斯坦犯了个错误?》 《谁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陈还是爱因斯坦?》 《宇宙究竟有没有起源?本报记者对爱丁顿会士进行了独家专访》 《东亚之光!陈慕武君为亚洲赢得第一块诺贝尔物理学奖奖章》 《旅欧博士仁科芳雄谈陈慕武:他为我指明了物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 在获奖感言发表之后的第二,世界各地的各大报纸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标题的新闻。 但这些新闻中的绝大多数,都和陈慕武的诺贝尔奖获奖演讲有关系。 这些,哈勃一直都在掐着手指头算日子。 他之前已经看到了陈慕武在瑞典港口城市马尔默接受记者采访时所的,将会向世界公布一项重大的研究成果。 哈勃心想,陈慕武果然是个言出必行的君子,这个重大的研究成果,多半就是他自己观测到的仙女座星云应该是在银河系之外的星系了吧? 于是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结束后的第二,他甚至起了个大早,守在卡耐基研究所外的报摊上,就为了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最新出版的报纸,看看陈慕武是否如约向全世界公布了他的研究成果。 哈勃在新闻标题上果然看到了“宇宙”这个词,但跟在后面的并不是“之外还有其他星系”,而是“究竟有没有起源?”。 这和好的不一样啊?难道是陈慕武临时起意,把他的演讲内容换成了别的东西吗? 哈勃胡乱地抓出了一把硬币,以远高于售价的价格“抢”过来了一份报纸,仔细阅读起这篇文章来。 他才发现陈慕武并没有欺骗自己,确实在演讲当中提到了哈勃的文学发现。 陈慕武只不过是在他的研究基础上更进了一步,提出来了“比一个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其他星系”,更让人大吃一惊的一个观点。 斯里弗对星云退行速度的研究,或许对大西洋彼岸的欧洲人来有些陌生。 但是在美国文学界,早就已经承认了他的这项研究成果。 所以当哈勃在报纸上读完了陈慕武获奖感言的全文之后,他就立刻跑回了资料库,翻出来斯里弗之前的数据,按照陈慕武所进行一一比对。 不久之后,哈勃得到了和陈慕武同样的结论,离地球越远的星系,它们的退行速度也就越大。 哈勃一边感慨着陈慕武在文学上的知识储备和直觉的敏锐,居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两项研究成果联系到了一起。 他一边拿起电话,向火车站订票。 哈勃决定立刻赶回加州的威尔逊山文台,想要对陈慕武的这个结论,作更多的观测和研究。 他甚至都不愿意再去纽约参加美国文学会的元旦例会,和那些古板守旧的文泰斗们争论,仙女座到底是星云还是星系这个无聊的问题了。 很显然,还是宇宙膨胀这件事更吸引他的兴趣。 和哈勃不一样,大多数接受过系统教育的知识分子们,对陈慕武提出来的宇宙膨胀仍然是不太能接受。 宇宙是无限且不变静止不变的这个观点,早已经在他们的大脑中根深蒂固,现在突然就要改变,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陈慕武已经列出了十几组数据来证明。 …… 陈慕武的这个诺贝尔奖演讲,甚至还惊动了之前一直和科学水火不相容的宗教界人士。 他们甚至还为此分成了两派,一派对陈慕武口诛笔伐,另一派则认为陈慕武提出来的这个“盘古氏过程”,是证明上帝存在的绝佳证据。 有些偏保守的宗教人士认为,陈慕武所宇宙的起源是一个质量无限大而体积无限的点,这种法完全是不可理喻的。 正如《创世纪》中所,宇宙应该是由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