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四章 最重要的还是销售 (第3/3页)
v id='gc2' class='gcontent2'> 大伙也都笑起来,大贵叔的婚事,都成心病了。 结婚需要准备的,基本都准备完了,也没啥需要帮忙的,站脚助威就成。 王大拿两口子在新房转了一圈,看到连电视都是大彩电,也非常满意,然后就张罗着去谷小兰家,他们是娘家那头的。 徐明亮亲自开车,把他们给送过去,剩下的人,都回罐头厂,这边有吃有住,连明天中午的酒席都在这里的食堂安排。 到了罐头厂,高大林这才从包里掏出来一个小布袋,郑重地交给李卫国:“国子,这是那边的人送过来的,人参籽。” 李卫国接过来掂量掂量,还真不少,估计数量起码有上千颗,于是笑着点点头:“猴子,跟那边的联系不要断了。” 上次他去过毛子那边,打下了一点基础,这些人参籽,就是委托那边的人帮忙收集的。 两边就是一江之隔,经常都在江面上打渔,有些民族还互相通婚呢,所以有些往来再正常不过。 李卫国的谋划更远,所以准备慢慢扶持那边的势力,到时候没准有意外收获。 有了这一批人参籽,他的移栽参计划,基本就算完成了第一期目标。 后续等这批人参开花结果,就可以进一步繁殖。 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岁月自有最好的安排。 等到傍晚,还接到葛卫红打过来的电话,她最近忙着跟团里演出,没时间过来参加婚礼,向徐明亮表示歉意。 在李卫国这边淘了几首歌之后,葛卫红回到歌舞团,又找自己的老师帮忙加工一下,然后就凭借几首翻唱的宝岛校园歌曲,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演出任务也开始增多,算是小有名气。 “没事,卫红你来不来都行,把礼份子随了就好。”李卫国还在旁边逗了这丫头一句。 然后就听到话筒里传来葛卫红的咋呼声:“国子哥,你先帮我垫上吧,我准备随一万块!” 李卫国接过话筒:“那我就真照办,到时候有你哭的,看你拿什么还?” 这回轮到高大林在旁边叫嚷:“没事,还不起钱就用人来赔偿!” “你个臭猴子!”葛卫红那边也笑骂起来。 不过在通话结束之后,葛卫红脸上却是红红的,有点发烧。 但是很快她就在心里提醒自己:不行不行,国子哥已经和小玉定亲了。 可是有些事情就像是滔滔的江河,越堵的话,反倒越憋得难受,搞不好的话,终有一天,会冲破一切束缚的堤坝,奔涌而出,势不可挡。 李卫国逗完葛卫红,撂下电话,从兜里掏出来二百块钱,递给徐明亮,这是吴小玉和葛卫红的礼份子。 在场的知青都统一过,全都是这个数。 在当时来说,这绝对算得上大礼份子喽。 徐明亮也通知了其他几位离开大馒头屯的知青,不过都身不由己,没能到场。 有两个邮寄过来五元钱的礼份子,有几个根本就悄无声息。 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拉远,原来的情感,也会逐渐变澹,最后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之中。 吃完晚饭,李卫国和高大林还有王军他们凑在一起,聊了小半宿。 除了分厂那边的工作,李卫国还重点谈了谈以后的布局。 “国子,现在咱们和毛子的关系很紧张,老死不相往来,难道以后还能有什么发展?”高大林有点不大明白。 李卫国的一些布局,都是需要物资或者资金方面的支撑,他感觉有点浪费。 这主要跟现在的时局有关,如今两国的关系,正是冰点,甚至前几年,在黑瞎子岛那边还兵戎相见。 双方都在边境线上屯兵,大有一言不合就开战的架势,高大林担心他们的投入打水漂。 李卫国倒是不担心,他知晓未来的大势,这个不是个人能够轻易撬动的。 第二天一大早,在罐头厂这边吃了口早饭,大伙就早早去了徐明亮的新房。 罐头厂这边派出了声势浩大的车队,前面好几辆小轿车开道,后面还跟着几辆大卡车,车头都绑着大红花,瞧着格外喜庆。 这接亲的队伍行驶在大街上,引得群众都驻足观看,嘴里还不停发出惊叹。 这年头接亲,要是能弄一辆小吉普,那都老牛了。 像这种清一色都是进口小轿车,在松江县还真是头一遭,缓缓行进在大街上,不知道惹来多少羡慕的目光。 “我嫁人的时候,是坐自行车的后座,没法比啊!”一位已婚的大姐有感而发,然后一指身边的姑娘,“小凤,等你和对象结婚的时候,没有这排场,你就不嫁!” 那个姑娘用手指绕着辫稍,眼里满是憧憬,可是又有点担心:她对象的条件一般,上哪去找这么多小轿车? 坐在第一辆婚车里面的徐明亮并不知道,他今天的举动,不知道被县里多少小伙子给记恨上了。 车队来到谷小兰家的胡同口,一字排开,人们纷纷下车。 只见道边站了不少街坊邻居,瞧着豪华车队指指戳戳,都是一脸艳羡。 李卫国路过人群的时候,都听到不少议论: “小兰这孩子真找了个好对象!” “老谷家这是要发达了……” 谷小兰的家是胡同里第三家,住的是连趟的房子,也是草顶泥墙。 这个时期的县城,草房子照样占了一多半。 谷小兰的父母和家人还有亲戚都在院子里等着,还有老陈和王大拿也在场,大伙脸上都喜气洋洋。 这婚礼够气派,谷小兰的家人也都觉得脸上有光,这年头谁还不要个面子呢? 一帮子年轻人簇拥着徐明亮进屋,李卫国没跟进去凑热闹,在外面跟老陈和谷小兰的家人聊着。 老陈退休之后,整个人反倒显得比以前还年轻了,他当年还费劲巴力地叫谷小兰这个徒弟搭上李卫国的线儿,这才转正。 结果倒好,没用上两年她就自谋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