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64 你也建学校,我也建学校 (第1/3页)
众人看着程晓光,眼中全是复杂。 之前虽然对方拿到九十五万奖金,基本工资也非常高。 但大家完全可以接受。 毕竟程晓光再优秀,也就是一名初中老师。 而且还是私立中学老师,连编制都没有。 可现在张岳却专门请他当校长,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校之长,尤其是中原外国语国际中学的校长,不管社交还是其他,都可以称之为社会精英。 甚至是不亚于大学校长的精英。 原因很简单。 刚才张岳说中原外国语有上百名学生,被特招进入全国顶级大学的事。 这是什么概念? 如果中原外国语明年也有这个成绩, 不,哪怕只有这个成绩的一半。 中原外国语国际中学,就会成为全豫省所有家长心中最理想的初级中学。 因为只要进入这个学校,就代表你的孩子,有很大概率不用经历中考和高考的残酷,便成功踏入顶级大学大门。 父母为了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能有多卷,早就被充分证明。 到时带着礼物拜访程晓光这位分校校长的人,绝对可以把门坎踏破。 而这些拜访的人,又往往非富即贵。 只要程晓光一直坐稳这个校长的位置,他能结交的人脉,完全超出想象。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这些分别了十三年的大学同学,现在已经全部成家。 他们的孩子大的八九岁,小的也有三四岁,将来肯定是要上学的。 那么孩子在哪上学? 如果是以前,孩子肯定就近入学。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原外国语国际中学分校校长程晓光是自己同学,有了这层关系,来中原外国语读书简直不要太轻松。 所以接下来自己要做的,就是和程晓光搞好关系。 而且必须搞好关系。 包括马帆也不例外。 虽然他认识张岳,但和张岳并不熟。 想安排孩子到中原外国语读书,肯定大费周章。 程晓光就不一样了。 大家是一起同窗了四年的兄弟,虽然平时说话聊天,难免有攀比的意味。 但真到了关键时候,还得靠这些老同学。 想到这里,他连忙拿起酒杯对张岳道:“张老板果然慧眼识人。 老陈当年在学校的时候,就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会主席,而且每年都拿国家奖学金。 毕业后的人生也像开挂,如果他当校长,我敢保证他能帮您把学校管理的井井有条。” 其他同学也纷纷点头附和:“没错,程哥真的很厉害。 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多亏了他当年帮我。” “还有我……” 众人七嘴八舌的说着,现在在张岳面前卖程晓光一句好,比私下里请他吃十顿大餐都管用。 大家都不傻,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倒是程晓光有些无奈,他对张岳道:“您别听这帮瞎家伙胡扯,我自己有多少斤两我还是清楚的。 要不这样,您给我两天时间,我写一份关于中原外国语国际中学分校的筹备报告。 您先看看怎么样,如果您认可我的筹建理念,我就尝试一下。 如果您对我的筹建理念不认可,那我还是当自己的社团老师好了。” 张岳瞬间笑了:“我果然没看错人。” 虽然来之前,他已经对程晓光的个人经历做了详细调查,对对方的能力也有充足的信心。 现在他发现,对方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优秀。 忽然一个声音问:“张校长,你的外国语分校准备建在哪?” 张岳扭过头,程晓光立刻道:“这是郑桂杰,大学的时候和我一个寝室。 大学毕业后他去漂亮国念研究生,从事的也是教育行业。” 郑桂杰连忙摆摆手:“我的职业只是和教育有关,但并不是真正的教育。 我做的是教育投资。” 张岳一愣:“教育投资?那是什么?” 郑桂杰笑道:“你应该听过衡水中学吧?” 张岳点点头:“衡水中学当然知道。” “那衡水第一中学你也不陌生了?” 张岳诧异的看着他:“难不成你也是衡水第一中学的股东?” 郑桂杰点点头:“我只是小股东,而且我的股份来自于我的职业。 一旦我不从事这个职业,那我的股份就没了。” 张岳恍然:“原来是这样,那我大概明白了。” 倒是马帆有点着急:“我说你们能不能不要打哑谜? 我可是半点都没听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