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岁月道果开始成圣_第九十五章 少年无悔斩千秋,秦相跨三步而来【求月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五章 少年无悔斩千秋,秦相跨三步而来【求月票】 (第3/4页)

    “这世道的规矩,都得顺着你们这些权贵而转是吧”

    狄藏低沉的声音开口,恐怖的气血,如瀚海起波涛,狠狠拍打岸石,惹来炸响惊雷一般。

    武夫一怒,血溅五步,比起李幼安这些书生,狄藏这等顶尖锻体武夫一怒,对于权贵们而言,威慑力极大。

    大多数权贵都是入文院,极少数入武庙,除了那些武勋世家后辈,国公后辈等等,他们因为家门缘故,俱是会入武庙习武,观武魁石而得造化。

    可是,入武庙是有代价的,需要入前线杀敌。

    故而也止住了不少权贵子嗣步伐,大多数权贵官员子弟,更愿意入文院镀金,于文章墨香之间,就可搏得不俗名声,在朝堂上可相互扶持,青云直上。

    狄藏的出现,就像是天平彻底被倾倒。

    临安府中许多人也是第一次认识到安乐的背后,竟是站着这么多强大且高贵的存在,所形成的力量丝毫不比秦相府来的弱。

    安乐白衣胜雪,腰间佩青山与墨池,望着自己身后越来越多的人,脸上不由流露出一抹柔和的笑。

    大理寺卿苏清客只感觉压力巨大。

    老皇叔、传奇状元、大将军、元蒙驸马、一品诰命,当代武魁

    这些皆是身份与地位俱在他之上的存在。

    一位位如同山岳般压迫而来,让苏清客感觉好难。

    “苏小子,我等也不屑于为难你,此次之事你也心知肚明,乃是秦千秋先派人杀安乐在先,三番五次的杀机,安乐反杀于我看来,屁罪浑无,若要硬加一罪,最多算防卫过当。”

    “你若是硬要以大赵律法压我等,我等几人却也能扛起一二。”

    赵黄庭佝偻着背,淡淡说道。

    苏清客默然,这时候的他,当真是骑虎难下。

    似是想到了什么,苏清客的目光一转,落在了安乐的身上。

    却见这位白衣少年,面容上挂着温和的笑,对上他的视线,抱拳作揖,缓缓开口:“苏大人,可容在下且说一两句”

    被诸多大人物压迫的有些难以喘息的苏清客,吐出一口气:“你说。”

    安乐扫视四周,朝着赵黄庭,朝着李幼安,朝着花夫人等一位位站在他背后,给他支持的诸多强者们一一作揖行礼。

    遂开口道:“安乐感谢诸位的支持与相助,秦千秋多次杀我,三番五次的算计与加害,一而再,再不可三,故而我心中意气难顺,莪虽为一介书生,但亦有匹夫之怒,遭遇不平,心意难平,自是以手中三尺剑求一念头通达。”

    “故而,安乐杀秦千秋,无悔。”

    “我如今尚且为春闱举子,如今金榜未曾公示,不可知我是否入榜,若我登榜,便可入殿前会试,根据大赵律法,苏大人在此期间无权拿我。”

    “我杀秦千秋事出有因,并且乃秦千秋出手在先,故我若能在殿前会试上登临三甲,自可得一恩赦,归无罪之身。”

    “若未曾登前三甲,苏大人到时候在来擒我不迟。”

    安乐的声音萦绕在四周,不卑不亢,有理有据。

    苏清客一楞,一时间竟是不知该说些什么的好。

    而安乐转身,面朝身后的赵黄庭,李幼安等强者,长揖后,道:“多谢诸位的鼎力相助,但诸位皆是清贵之身,莫要因此而污了一身清贵,落得他人口舌与把柄。”

    “安乐斩秦千秋,为求念头通达,顺一口心头意气,但亦非盲目行事,却也保留一线生机,愿为一线生机而搏。”

    安乐轻声道。

    声音回荡在长街四周,回荡在望湖楼畔。

    花夫人眸光微动,眼眸中浮现出一抹欣赏之色。

    李幼安和赵黄庭皆是满意轻笑,对于安乐的决定虽然意外,但却并不觉得奇怪。

    李幼安笑道:“倒也是,你如今尚且在春闱之中,兴许可登状元及第呢又兴许可对谈圣师呢”

    “秦千秋杀你,你反杀之,本不算什么大罪,我等以权势权柄保你自是轻松,但你既然欲要于殿前会试中搏得一身清明,自是也可以。”

    “若是你能得一对话圣师的机会,甚至成那虚无缥缈的第七山主,那万罪不加身,也是得一轻松。”

    李幼安的话语,直接给了安乐未来点明了道路。

    若能对话圣师,能成为第七山主,那一切罪责俱是不加身,因为能对话圣师,能成山主,便意味着圣师认为你无罪。

    就如当初秦相府前引动文曲碑中浩然气自证清白是一个道理。

    安乐眼中微微一亮,但是光芒聚敛,朝着李幼安抱拳行礼,谢过对方的指点之恩。

    对话圣师,并且争那即将开山门的第七山主身份

    李幼安的话语让在场人皆是无言,如此看好这安乐吗

    如今小圣榜尚且排在第十五名,殿前会试欲要登状元及第,希望都无比的渺茫

    还言及要对话圣师还要争那即将开山门的第七山主身份简直是天方夜谭。

    哪怕是花夫人、林四爷和武魁狄藏等人,俱是觉得这想法有些天马行空了。

    争第七山主之位可不简单,那时争夺的修行者不仅仅来自大赵皇朝,还有西梁国、大理国乃至元蒙帝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