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五十四章 就坡下驴 (第1/3页)
嘉靖的目光中带着询问:师弟,是你吗?朕知道是你! 萧风的目光中带着安慰:师兄,放松,EASE,这事儿不是针对你的,就是平反一起冤案而已。 嘉靖的目光中带着愤怒:放屁,你不知道夏言的案子这么多年都没人敢碰吗? 萧风的目光中带着解释:师兄,夏言若不是冤枉的,查就是了;夏言若真是冤枉的,这可是个大冤案啊! 嘉靖的目光中带着冷酷:大冤案又如何?难道朕还不能冤枉一两个人了?朕身为皇帝,吵架没有一点特权的吗? 萧风的目光中带着提醒:师兄,气运啊,阳气啊,大冤案意味着大大的阴气,会抵消师兄你吸收的国运啊,划不来啊! 嘉靖的目光中带着妥协:师弟,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除了翻案,啥都行啊,比如朕可以偷偷给他做几场法事? 萧风的目光中带着坚定:师兄,肯定不行啊。你说我要是被哪个女人诬陷为非礼,判了我几十年,她最后就给我道个歉,我能原谅她吗? 嘉靖的目光中带着沮丧:那怎么办呢?这个案子如果真的翻过来了,我会很丢脸的啊! 萧风的目光中带着猥琐:师兄,你忘了?背锅侠呀!严世藩啊!咱俩不是早就商量好了吗,一切罪过归于严世藩啊! 嘉靖和萧风之间的眉来眼去,不过是转瞬之间的事儿。萧风这些天殚精竭虑铺垫的一切,在这一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嘉靖死死扣了十年的心结,在这一刻终于松动了。夏言已经死了,夏言的全家都死了,平反也不过是个名儿罢了。 当然,如果这个平反的锅最后落到朕的头上,那你们一样给我有多远滚多远,朕从不背锅! 不过既然已经有了现成的背锅侠,朕认个一时失察,倒也不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毕竟在大明百姓面前已经认过失察了。 按师弟的意思,如果夏言的怨气不化解,不但我会心存块垒,也会影响我对国运阳气的吸收。 如果要化解夏言的怨气,朕就要认个一时不察,被严世藩给糊弄了,这个朕已经承认过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嗯?这个念头莫名熟悉啊…… 嘉靖坐直了身子,他的心理防线虽然松动了,但也绝不可能立刻就松口,只是目光没有刚才那么冰冷了而已。 “荒谬,仇鸾递交的奏折,难道不是他亲笔所写吗?我记得当时仇鸾是在诏狱吧,嗯?” 陆炳心里一颤,他忽然明白过来,萧风之前单独找他说的那一番话,原来为的就是今天。 萧风答应他不会把他扯进来,其实萧风只是没有抱住他的腿罢了,要上岸,还得靠他自己扑腾两下。 “万岁,仇鸾只是因为天牢满了,在诏狱呆了三天,就又被调回天牢里去了,上奏折,那是在天牢时的事儿了。” 其实并不是,但这里有个很巧妙的时间差。当时严嵩要上奏折之时,陆炳是知道的。 所以陆炳马上就让严嵩安排刑部侍郎柳台,把仇鸾又调回天牢去了。这就是陆炳的谨慎小心之处。 仇鸾犯的罪过,是曾铣举报他贪污吃空饷,这样的罪是进不了诏狱的,所以一回来就是在天牢。 当时夏言和严嵩之间正斗得你死我活,严嵩暗中联络了对夏言有仇的陆炳和陶仲文,决定给夏言致命一击。 但枪虽然架起来了,却苦于没有能射的子弹,而且夏言此时力挺曾铣收复河套,似乎万岁也态度暧昧。 就在这时,仇鸾因为贪污被曾铣拿下,严世藩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他立刻对陆炳说,要把仇鸾弄到诏狱去。 道理很简单,只有在诏狱里,才方便大声密谋。而天牢里就不那么方便。毕竟当时柳台还只是右侍郎,不能一手遮天。 让仇鸾出面作证,也是做了两天的动员工作的。毕竟仇鸾知道,以自己的人脉关系,一个贪赃的罪未必就能把自己搞死。 但若卷入党争,那赢了还好,万一输了,可就彻底完蛋了。自己要告的可是当朝首辅夏言啊! 当然最后仇鸾还是被说服了,主要是严世藩给了仇鸾暗示,不是我爹要干夏言,是万岁要干夏言! 仇鸾的目光自然看向了站在牢门口一言不发的陆炳,陆炳几乎不可察觉地点了点头,转身走了。 于是仇鸾同意了,但他的文学水平实在太差了,师爷不在身边,奏折都写不利索。 严世藩等不及,就模仿仇鸾的笔迹,替仇鸾写了奏折。在他送上去之前,又把仇鸾调回了天牢。 这样一来,至少在明面上,严嵩交上奏折之时,仇鸾就是在天牢里的。时间一长,人们也不记得其中细节了。 果然,嘉靖不知是真没想起来,还是装没想起来,他于是又转向了张居正。 “刑部里有记录吗,仇鸾可曾在天牢里写过奏折?” 张居正老老实实的回到:“万岁,天牢里也曾关押过不少官员,这些官员被关进去的一件事就是要笔墨写奏折。 所以,这等事儿刑部是不会一一记录的。仇鸾究竟有没有在牢里写过奏折,不得而知。” 嘉靖哼了一声:“仇鸾在宣大作战中负伤,目前在京休养,此事一问可知,来人,把他……抬来。” 仇鸾被抬上金銮殿之时,脸色灰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