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收官章一 无他无中原 (第6/11页)
在你们两人之间横插一脚。” 捧书的宋恪礼深呼吸一口气,不话。 孙寅仍是不愿就此作罢,念念叨叨道:“宋恪礼啊,须知情至浓处便转淡,好好一对美眷良配,可别因为你一人负气用事,就白瞎了月老红线。” 刘怀和李吉甫面面相觑,难不成这里头还真有玄机? 大致知道内幕的范长后强忍笑意。 宋恪礼扬起手中那本相当珍稀的奉刻版古书,“三百两银子!别一不心给火烧了,连三十两都不值了!” 孙寅赶紧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道:“直捣黄龙,用兵如神!我服了!” 宋恪礼冷哼一声,继续看书。 刘怀试探性问道:“范先生,能否再下一局?” 范长后笑着点头,“喊我名字即可。” 两人坐回凳子,继续再战。 百无聊赖的孙寅没了观棋兴致,只得发呆。 李吉甫对于下棋并无太多兴趣,棋力也一般,不过欣赏两位高手对弈,还是看得津津有味,至于棋品,自然是比孙寅高出十几层楼。 孙寅自言自语道:“可惜陈少保和严池集不在,否则我看得上眼的家伙,就都在一窝了。” 刘怀下棋极为专注,其实刘怀无论读书还是做事,都是这般心无旁骛。 不知打谱多少次的范长后当然也是如此,可谓落子之时,雷打不动。 宋恪礼闻言略有所思。 只有李吉甫笑了笑,只是很高兴。 很奇怪,虽然与孙寅相识相交相知不短了,可是两人之间,从无什么肺腑言语,孙寅总喜欢怔怔出神想事情,经常神游物外。李吉甫在孙寅身边,也很少主动话,往往就是安安静静看看书,想想官场的大事,衙门里的高低人。 孙寅自顾自道:“其实啊,范短先胜负心重,又拿得起放得下,还真适合当官,不适合下棋,先在翰林院国子监崇文馆这些地方逛荡,不怕慢就怕快。宋雏鸡……哦不对,宋雏凤呢,倒是贵在勇猛精进,三年当侍郎,五年当尚书,十年当首辅,哦又不对了,首辅得我孙寅来当,才算名至实归,宋恪礼你还是乖乖当你的一部尚,大不两时候我让你六部尚书随你挑便是。刘怀呢,千万别钻书堆里出不来,做教书先生,没啥大出息,撑死了也就是咯屁后,给个不上不下的中等谥号,什么文洁啊文义啊文达啊,哪里是美谥,骂人呢不是……至于李吉甫你啊,凑合着在公门修行熬日子吧,记得没事就多烧烧香拜拜佛,运气好捞个正三品的侍郎,或是一州刺史啥的,可要运气不好的话,唉,就只能跟老子借钱度日了,估计娶个过得去的媳妇都悬乎……” 李吉甫郑重其事地用力点头。 得,看样子这位状元郎还当真了。 宋恪礼又是摇头。 京城夜禁之前,范长后宋恪礼告辞离去,刘怀当时起身送至门外。李吉甫晚些离开宅子,刘怀帮忙提着灯笼送到巷拐角处,这才递出灯笼。 刘怀分明看到这位状元郎在渐渐远去的时候,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横臂拦住视线,双肩微微颤动。 在出门前,孙寅拿起那本被宋恪礼搁放在桌上的奉版书籍,随意丢给正要离开的李吉甫,没好气道:“书借你,交情归交情,得还的!最短三年,最迟五年,老子会扳着手指头算着日子的。你要敢不还,我到时候扛着粪桶去你家门口泼去。信不信由你!” “别婆婆mama的,赶紧滚蛋!” 夜色中,李吉甫渐行渐远,然后越走越快,大步向前。 事实上这位官场坎坷的状元郎不知为何,最近一段时间不断跟同僚借钱,但是始终咬牙不曾向孙寅开口,据是家里寄信至京城,亟需一笔不的银子度过难关。只不过李吉甫的家里人,多半是真以为光宗耀祖的李吉甫注定已经在京城飞黄腾达,哪里知道在太安城官场攀升的不容易,若是李吉甫不是那个令人眼红的一甲头名,而只是个名次较高的进士及第,可能日子都要比现在好过很多,最不济手头也会宽裕许多,朋友也更多一些。退一步,哪怕是得以外放地方的次等进士,或是得以马上幸运补缺的同进士,好的,就是牧守一方的父母官了,差的,也是想两袖清风都难。偏偏是状元,又偏偏无家世根脚锦上添花,且官场前辈无雪中送炭,李吉甫如何能够一遇风云便化龙?早给京城前辈地头蛇们压弯了腰才是,所以之前孙寅可能是无心之语那个“熬”字,真是一语中的。 可再难熬,到底是状元出身,李吉甫未来的仕途,只要没有太大波折,终究是会越走越顺当,不什么位极人臣,以离阳王朝历任皇帝的气量,还真没有半道夭折的状元,最差也都磕磕碰碰当上了从四品官员。 那么三五年之后,李吉甫一本奉版书籍的钱,当然掏得出,还得起。 那么李吉甫现在偷偷将书卖了,哪怕是贱卖,也有两百来两银子,对于李吉甫的那个家族而言,大的坎,只要有这笔银子开路,肯定能迈过去。 狂士孙寅,既然能够在科举制艺之上冠绝离阳的读书人,岂是死读书之辈?当真是不谙世事不通人情? 不可能的。 刘怀百感交集地回到宅子,看着那个翘起二郎腿翻书的孙寅,轻声道:“哪怕明知多此一举,我也要替李兄想你声谢谢。” 孙寅头也没转,淡然道:“你替他谢我?嘿,心以后姓李的榆木疙瘩在官场上,不念你的情,” 刘怀坦然道:“我与李兄,本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虽味不如酒,可酒解馋,水却能解渴。我从不希望与李兄之间有任何利益来往,既然如此……” 孙寅打断刘怀的言语,“错啦,大错特错,你知道为何遍观历史,好像历朝历代的激烈党争,都是真君子输得一塌涂地,而伪君子却能捷报连连吗?” 刘怀正要话,又被孙寅打断,这位狂士凝望着那盏油灯,娓娓道来:“你不知道,就算你现在以为自己所知道的,也是错的。君子喜欢自称朋而不党,真君子傻乎乎奉为圭臬,真这么做了,要知道官场登顶途中,最忌讳看似高朋满座,实则孤立无援,落难之时,尤其是惹来帝王君主厌烦之时,身旁君子的施以援手,很多时候只会适得其反,为何?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底下最大的顺毛驴是何人。倒是豁得出脸皮的伪君子,和那些在赌桌上有胆子押上全部家当去以博大的真人,才有可能帮着化险为夷。话回来,你别以为伪君子和真人就是腹内空空的读书人,我告诉你,读书人之品行高洁低劣与否,和他们读过多少书得到多少功名声望,有一定关系,却绝无必然关系,我问你,宋恪礼的父亲祖父,永徽年间享誉海外的‘宋家两夫子’,宋老夫子的字写得如何?一等一的大宗师,指不定几百年以后,依旧有无数读书人临摹苦练,宋夫子的文章好不好?当然好得不能再好了,诗词歌赋无所不精,只散文,我猜千年以后,评定什么十大散文大家之类的,宋恪礼的那位父亲,还是会有一席之地。可这父子二人,若晚节不保,最终身败名裂,只是老首辅张巨鹿不满他们的文坛霸主地位,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刘怀真信?我孙寅不信,或者准确只信一半。这件事要往深了,掰碎了个通透,你得听我到亮才行,因为涉及太多朝政秘事了,离阳科举走势,下文脉兴衰,江南舆论风向,吏礼两部的沉疴,等等等等,估计你得听得头大。” 刘怀站在原地,呆若木鸡。 孙寅还是翘着二郎腿,一晃一晃,嘿嘿笑道:“只要你跻身了庙堂,真正志同道合之人,肯定不多,对吧?但是你要记住一件事,无论在京为官,还是在地方执政,官场上的椅子,都是有定数的,你一屁股坐下,就肯定有个别人少了。官场结仇远甚江湖,这句至理名言,是某位大文豪……嗯,就是我孙寅的。当你位置够高之后,椅子越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