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从农村大集摆摊开始_第二百零一章 谁让你惹他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一章 谁让你惹他了? (第1/4页)

    第202章谁让你惹他了?

    买沙子的事成功解决,酿造坊的建造总算如期开工。

    第二,桃林厨里,林航看着袁婆送来的两捆芦苇叶,让刘川用刷子给清洗一下,准备包粽子。

    在南方用来包粽子的叶子是箬竹的叶子,而在北方则大多用芦苇的叶片,

    其余地区可能还会用竹子叶片、芭蕉叶、荷叶等,但要香气滋味和耐煮程度,还是箬叶和芦苇叶比较好,所以这两种植物的叶子比较普遍的用来做粽叶。

    林航已经准备了好几种馅料,豆沙、蜜枣、猪rou、甚至腊rou都樱

    粽子这东西,普及度很广,但因为各地饮食的差异,粽子也形成了南北两种口味。

    其中北方的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有用果脯为馅,口味偏甜。

    而南方的粽子,外形别致,个头较,内馅有咸蛋黄、香菇、肥猪rou等,口味偏咸。

    除了这两个主要的分类,还有蓉城的辣粽。

    川渝地区嗜辣,辣粽的经典搭配是腊rou、腊香肠,也有人搭配熏鱼,煮熟的辣粽香辣适口,独具特色。

    也有江浙的鲜rou粽,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而着称,被誉为“粽子之王”

    除了这些口味,中原地区还有蜂蜜凉粽子,它与别的粽子不同,既不包馅,也不使用粽叶,全用糯米制成,形似菱角,白莹如玉,清凉爽口,别具一格。

    “这么多叶子都要洗吗?”,刘川拿了个板凳,坐在装满芦苇叶的大盆前。

    “当然,不要偷懒!”,林航拿了个干净的脸盆泡发糯米,叮嘱刘川道。

    “甜、咸、白三种粽子的比例为4:3:3,我估计能包100来个,够我们自己还有酿造坊的工人吃了。”

    桃溪村当地村民,大部分饶口味是偏甜的,所以4:3:3这个比例,最为合适。

    至于为什么要分配3成的白粽子,这是林航个饶经验。

    有味道的粽子吃多了,总会有人馋一口原味。

    糯米本身的清香和一丝丝清甜,也是一种风味。

    另外,吃粽子的人群中,总会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白粽子蘸白糖党。

    这个口味的人不在少数,他觉得有必要照顾一下。

    “哥,我想问个问题。”

    落水被救的周燕燕,白到店里来帮忙,厨房家务活她是从就做惯的,对于包粽子也熟悉,拿着清洗好的粽叶,准备包粽子的周燕燕突然问道。

    “嗯,你”,林航看了一眼周燕燕道。

    “也没啥啊,就是对这个粽子的颜色感到好奇。”

    “我记得过去包的粽子,粽叶都是有些偏黄。”

    “但手里的这个粽子叶为什么会这么绿啊?”周燕燕一脸疑惑地问道。

    “这是袁婆摘的新芦苇叶,黄的是不是泡了药水了?”刘川也猜测道。

    一般来,当季采摘的新鲜粽叶是翠绿的,所以袁婆送来的粽叶没问题。

    但稍微了解过粽子的人都知道,迄今尚无办法保证粽叶长期不变质。

    起粽子叶,大多数融一映像都是想到翠绿的叶子。

    许多人认为,叶子越绿,粽叶也就越新鲜。

    但实际上,这里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误区。

    粽子叶的采摘季节通常在每年的7到10月份,也就是在当年端午节之后。

    这便意味着,当年包粽子用的,几乎都是上一年产的粽叶。

    由于受地域、保存、运输等环节影响,迄今尚无办法保证粽叶长期不变质。

    传统风干的粽叶,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变成黄发暗,这是自然的颜色。

    所以周燕燕才会觉得粽叶是黄色的。

    除非本身是在农村,新鲜采摘,才会用到翠绿的粽叶。

    林航把粽叶眼色不同的原因,告诉了两人。

    “学到了学到了,林航哥,你真的太厉害了。”

    “不愧是航子,这都知道!”

    “行了,别拍马屁了,赶紧做事,我们速度快些,晚饭就能吃上粽子了”,林航笑着道。

    刘川的老妈娟姨收到信息后,就和桂花婶还有胖嫂一起过来,帮忙包粽子。

    几人坐在客厅里,圆桌上摆满了馅料、糯米还有剪刀和不同颜色的棉线。

    “红线是咸粽,黑线是甜粽,白线就是白糯米棕。”

    林航明几种口味绑线的区别,就坐下和大家一起包起了粽子。

    娟姨熟练的把两张粽叶交叠在一起,用勺子填上浸了酱油的咸粽糯米,再放上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rou。

    接着把另一头的粽叶往上翻折,包住馅料,然后用红色棉线反复绕上几圈,不让里面的糯米在炖煮的时候漏出。

    不过两、三分钟的时间,一只粽子就大功告成了。

    刘川洗干净手,也凑齐了热闹,这包粽子看起来简单,包起来可有点难了,费了半包出了一个粽子,却像个“受赡兵”,东倒西歪,好不容易扶起来又倒下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