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第2/2页)
“一旦认准了事情的真相,便至死坚信。” 讲话时,黄乞儿感受着腹部内不断在撕裂自己内脏的剑气,面色苍白道:“这是个好事儿,但很容易误事儿。” 江户身子忽然有些颤抖,他松开了握剑的手,有些踉跄的退后了两步,眼中终于淌出了泪水。 看着江户眼角流出的泪痕,黄乞儿嘴角忍不住咧开,笑道:“你和东方墨终究还是不一样。” “我很欣慰,东方墨没有把你培养成第二个他。”黄乞儿扔下手中剑,捂住腹部,眉眼竟是越来越亮。 “你这一剑已经断了我的生机,我最多还有半个时辰可活。” 黄乞儿看了眼腹部仍缓缓流血的伤口,转而抬头凝视江户,认真问道,“所以,有没有兴趣陪我逛逛这条巷子?” 江户看着依旧谈笑自若的黄乞儿,轻轻点头。 “让你的人,收拾好这些剑士的尸体吧。” 黄乞儿扫了一圈遍地的死尸、四散零落的黑甲碎片,眉毛轻轻皱起,声音平静,“他们一辈子习武,只是为剑池挥出那一剑。 “所以我认为他们值得入葬剑陵。” 江户抿了抿嘴唇,说道:“剑陵会有他们一席之地。” “你比东方墨有情义的多。” 黄乞儿皱起的眉头舒展开,声音轻快,“前面三十步,右手那间门。” 黄乞儿声音很轻很慢,正在迈动的步子亦然。 天空中,因为烟花而缤纷的夜空重归寂静,只剩清冷的月光洒下,将小巷内的景物模糊的照亮。
月光下,黄乞儿身子所走过的地方,不断隐隐有血点浮现。 慢慢缀在黄乞儿身后,看着黄乞儿越走越慢的步子,江户的拳头慢慢捏紧。 几个呼吸后,江户松开拳头,快步走到他身侧,扶住了黄乞儿一条手臂,“走快点吧,三十步远而已,我怕你走不完血就流干了。” 黄乞儿挑了挑眉,只是笑了笑。 ………… 诗会结束的很完美,至少身为礼部司郎中的齐远是这般认为的。 春夏秋冬四题,涌出了四首评审们都认为可以传世的佳作。 “春雨”一题,被一杜姓官员所著《春夜喜雨》拔得头筹。【注一】 “夏时”一题,被一位杨姓才子的《小池》取胜。【注二】 《小池》这般轻快、玲珑剔透的诗句传入宫中后,让后宫几位娘娘赞叹不已。 “秋瑟”则是被一位同样姓杜的小生一首《山行》,冠绝全场。【注三】 皇帝赞叹《山行》一诗于秋瑟中寻出了可与春光争胜的艳景,实属不易。 “冬寒”一题,更是被一位柳姓书生用一首《江雪》诠释的淋漓尽致。【注四】 这届诗会,堪称大唐建国以来,涌现佳作最多的一次。 听闻天子龙颜大悦,于摘星楼放言,“大唐文曲武曲如今皆备,是为大唐中兴之势。 “携此势,朕欲组建黑白学宫,与北魏白鹿书院共争天下文魁之名。” 于是诗会结束后不久,这四名才子便被铁甲禁卫直接迎进了宫中,与天子共同商讨此等大事。 站在楼船顶楼,李勋望着被百余名红衣黑甲的铁甲禁卫护送而去的四名书生,眼神忽然阴翳。 “这个黑白学宫,究竟是怎么回事?”李勋声音变得异常冰冷,“我之前,为何没有听到一丝一毫的消息?” “殿下不必焦虑。”裴宿低头行礼,声音很轻,“这应该是陛下兴致所至的临时决定,太子殿下想必此刻也是异常焦虑。” 李勋闻言,下意识转身回望殿内,果不其然看到了李弘那稍显慌乱的眼神。 内心稍安,李勋闭上眼睛,叹息问道:“黄乞儿死了没?” “快了。”裴宿回应。 “我要在下船前,看到夏馆的通天大火。”李勋睁开眼,声音重归柔和。 “殿下,现在就能看到了。”裴宿正要弯腰应是,便听到身旁历安含着笑意的声音。 裴宿下意识抬头望向夏馆的方向,果不其然看到了滚滚的黑烟。 ………… 站在夏馆深处的一间厢房,玉冠阳看着眼前的滚滚黑烟,叹了口气,准备破窗而去。 就在这时,他无意扫视的一眼,让身子忽然顿住。 他看到了刚被他引燃的木床与书架的夹缝中,隐隐露出了一角金色的绸缎。 这绸缎,竟在大火中不损丝毫。 “我说老大,你快点行不?”忽然,窗外出现一个黑影,正是川越无疑,“等会西夏卫队反应过来,我们怕是要被堵死在这里。” “马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