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第2/2页)
晌光景过去,江户没有伤到黄乞儿一丝一毫,自己已经不要钱的吐出了好多鲜血。 此时,正在巷间同死剑士不断厮杀的黄乞儿神色终于凝重了起来。 他的真气已经不多了。 “你怎么会知道我会来这里?”黄乞儿问道。 讲话时,他侧身避过一名死剑士势大力沉的一剑,却被另一名死剑士一剑划伤了臂膀。 “我自有我的办法。”江户抿了抿嘴,坐在地上喘着粗气。 “你可知道,我和你师娘,五年前在长安,就住在这条巷子里?”黄乞儿侧头看了一眼自己流血的臂膀,轻轻皱起了眉头,一个侧踢便是踢碎了一个死剑士的喉骨。 “你不配提她。”江户闻言一愣,随即眼睛便是微红。 “世间很多人想让我死,但这里不应该包括你。”黄乞儿看了一眼江户,轻叹了口气,“你应该比我更懂得,世人看到的,并不全是真相。” “师娘的尸体上,那纵横的剑气,我绝不会认错。”江户攥紧了拳头,脸上青筋凸起。 “什么都可以伪造,但那剑气如何作伪?”江户捡起长剑,站起了身,“我曾经敬重您远胜东方师傅,然而我终究忘了血脉对于一个人的影响。 “她为了你可以背叛洗剑池,而你却为了西夏杀死了她!” “不是我杀的!“黄乞儿突然暴怒。 他额前暴起青筋,然后一剑穿透了最后一名死剑士的腹部。 他扭头,然后看到了突然窜至自己面前的江户。 黄乞儿低头,看到了腹部插进来的剑刃。 他看着面色苍白,眼神却异常坚毅的江户,摇头失笑道:“你和东方墨的性子很像。
“一旦认准了事情的真相,便至死坚信。” 讲话时,黄乞儿感受着腹部内不断在撕裂自己内脏的剑气,面色苍白道:“这是个好事儿,但很容易误事儿。” 江户身子忽然有些颤抖,他松开了握剑的手,有些踉跄的退后了两步,眼中终于淌出了泪水。 看着江户眼角流出的泪痕,黄乞儿嘴角忍不住咧开,笑道:“你和东方墨终究还是不一样。” “我很欣慰,东方墨没有把你培养成第二个他。”黄乞儿扔下手中剑,捂住腹部,眉眼竟是越来越亮。 “你这一剑已经断了我的生机,我最多还有半个时辰可活。” 黄乞儿看了眼腹部仍缓缓流血的伤口,转而抬头凝视江户,认真问道,“所以,有没有兴趣陪我逛逛这条巷子?” 江户看着依旧谈笑自若的黄乞儿,轻轻点头。 “让你的人,收拾好这些剑士的尸体吧。” 黄乞儿扫了一圈遍地的死尸、四散零落的黑甲碎片,眉毛轻轻皱起,声音平静,“他们一辈子习武,只是为剑池挥出那一剑。 “所以我认为他们值得入葬剑陵。” 江户抿了抿嘴唇,说道:“剑陵会有他们一席之地。” “你比东方墨有情义的多。” 黄乞儿皱起的眉头舒展开,声音轻快,“前面三十步,右手那间门。” 黄乞儿声音很轻很慢,正在迈动的步子亦然。 天空中,因为烟花而缤纷的夜空重归寂静,只剩清冷的月光洒下,将小巷内的景物模糊的照亮。 月光下,黄乞儿身子所走过的地方,不断隐隐有血点浮现。 慢慢缀在黄乞儿身后,看着黄乞儿越走越慢的步子,江户的拳头慢慢捏紧。 几个呼吸后,江户松开拳头,快步走到他身侧,扶住了黄乞儿一条手臂,“走快点吧,三十步远而已,我怕你走不完血就流干了。” 黄乞儿挑了挑眉,只是笑了笑。 ………… 诗会结束的很完美,至少身为礼部司郎中的齐远是这般认为的。 春夏秋冬四题,涌出了四首评审们都认为可以传世的佳作。 “春雨”一题,被一杜姓官员所著《春夜喜雨》拔得头筹。【注一】 “夏时”一题,被一位杨姓才子的《小池》取胜。【注二】 《小池》这般轻快、玲珑剔透的诗句传入宫中后,让后宫几位娘娘赞叹不已。 “秋瑟”则是被一位同样姓杜的小生一首《山行》,冠绝全场。【注三】 皇帝赞叹《山行》一诗于秋瑟中寻出了可与春光争胜的艳景,实属不易。 “冬寒”一题,更是被一位柳姓书生用一首《江雪》诠释的淋漓尽致。【注四】 这届诗会,堪称大唐建国以来,涌现佳作最多的一次。 听闻天子龙颜大悦,于摘星楼放言,“大唐文曲武曲如今皆备,是为大唐中兴之势。 “携此势,朕欲组建黑白学宫,与北魏白鹿书院共争天下文魁之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