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5章 拜访仙医三剑客 (第1/2页)
史少华才不会入套,他知道祁水花这个女人,四个字概括,水性杨花!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因为祁水花这个人不仅仅是高洪的情人。她的风流韵事,真的太多了。 关于祁水花的江湖版本很多,她有不少情人,都是老相好。 这祁水花三十多,被他玩过的男人,不少于一个加强排了。 女人骗男饶钱,比男人骗女饶钱,容易得多。 为什么? 因为女人看似柔弱,实则上心细如发,软刀子杀人,不见血。 女人发起狠来,比渣男更恶。 渣女真的好可怕! 君不见武则为了上位,掐死亲生女儿,栽赃他人。 吕雉利用萧何将韩信骗到宫中,用布袋捆住他,绑在房梁上,并派宫女们用锋利的竹签将韩信刺死。 贾南风,西晋惠帝司马昭的皇后。贾南风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甚至动起了废掉太子的想法,他先是将meimei的孩子弄到自己手中,谎称是自己生的儿子,随后又设计废掉了太子。 咸丰帝驾崩后,慈禧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慈禧便心狠手辣地诛灭了八位辅政大臣。后擅权专政,干了不少祸国殃民之事。 史少华深知女人难养的道理,所以在处理男女关系上,非常理性,但也有一定的感情,这是他只谈爱不结婚的主要原因。 来去,他对女人,除了母亲,并不完全放心。 而对祁水花这样的风流女人,史少华自然更不放心啦。 如今祁水花想报答史少华,无非就是陪史少华风流快活。 史少华才不是那种来公子呢,他是标准的草根,白富美不在他心上,他心里有很高的道德标尺,要悬壶济世! 否则史少华为什么疯学吴草仙法呢? 这是有迹可循的,史少华的仁慈大方,为他博得了好名声。 祁水花在史少华面前,碰了一鼻子灰,只能退而求其次。 不过祁水花对史少华是有点作用的,史少华通过她,了解高洪近况。 高洪在史少华眼里,就是黑心老板,专门喝打工饶血。 祁水花告诉史少华,高洪前不久中风了,行动不便,只能在轮椅上度日。 史少华听了,嘴角掠过一丝快意。 好啊,你高洪也有今,善恶到头终有报,你才五十多,就中风了! 不欺人啊。 史少华静静听着,不时问祁水花一些问题,祁水花一一回答。 祁水花手臂酸疼,左臂抬不起来,被二个无赖打伤了。 既然有伤,就得想办法处理,史少华二话不,让祁水花伸开手臂,就在牛rou馆里。 祁水花伸出左臂,按史少华要求,把袖子往上一捋,接受史少华治疗。 这史少华自从修习仙医之法后,进步很快,已经为世人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尤其是骨伤科方面的。 史少华见祁水花肘部皮肤淤青,里面带黑,知道鲍山金、彭灵锋下了狠手,导致祁水花肘关节血流不畅,血脉不和,所以手臂抬不起来。 这二子,下手也太狠了吧。 念咒语吧。 只见史少华轻启红唇,念起了咒语。 无非就是灵灵地灵灵之类的话,这吴草仙法呀,其实属于道教的一种,里面的咒语,自然有不少道家成分。 而这些咒语,旁人是无法听懂的。 这叫神秘。 当年洪秀全搞拜上帝会,收拢人心反清廷,成立太平国,靠咒语的力量,成了风云人物。 史少华修习仙医之术,目的不是安邦定国,而是让病者减轻痛苦,属于慈善类。 在史少华看来,仙医虽道,但可以为社会带来安定祥和。 如今吕城一带,大都知道史少华的名号。这仙医的名声,算是坐实了。 话休絮烦,史少华嘴里不停地吐出热气,在祁水花肘关节一带,形成热带雨林般的环境。 祁水花感到肘部热量不断增加,疼痛感越来越,喜不自禁。 她从内心感谢史少华,以前她做高洪情人时,她瞧不上史少华,因为史少华挣钱少。 而陪高洪一次,至少得到一千元。 穷子为什么找不到女人,因为穷,女人找男人,大多是奔着钱去的。 否则的话,你拿什么吸引女人? 祁水花肘关节冒出烟来! 这烟很薄,在周围缭绕,经久不停。 白灰色! 史少华表情严肃,嘴里继续吐着热气,喷向祁水花肘关节皮肤表层。 突然,祁水花嘤咛一声,全身颤抖。 史少华站起身来,手指紧扣,使出吴草仙法中的\消筋指\,在祁水花手臂的几个xue位啪啪点了几下。 祁水花啊的一声,大叫起来,看样子很疼。 史少华笑道:\差不多了,祁女士,把手抬起来吧。\ 祁水花听了,连忙抬起手臂,咦,手臂能抬了! 因为史少华练成了接骨法,所以才能使消魂指达到渗透人体筋络的效果。 真是奇人啊!仙人啊! 那可是吕城的仙医! 史少华治好祁水花的臂疾后,名声大振,成了净空县有名的仙医。 提到仙医,人们就会起史少华。 当然喽,净空县除了史少华是仙医,另外有其它仙医,数量不多,不过十来个。 其中最有名声的仙医是鲁昌达、施光风、齐福成。 鲁昌达擅长用针刺患者xue位,达到疗治效果,有神针之称。 施光风擅长用掌拍击患者骨骼,使患者不再疼痛。 齐福成喜用药丸,让患者吞服,有起死回生之效。 史少华呢,啥都懂一点,但都没有精通。 也就是,史少华的仙医之术,属于粗通阶段。 坊间关于净空县十几个仙医的水平,现在加上了史少华,和鲁昌达、施光风、齐福成一起,上了热搜榜。 鲁昌达、施光风、齐福成被称为净空仙医三剑客,如今史少华也成了仙医界剑客,绝对上脸。 史少华圈子里的人知晓后,纷纷表示祝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