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6章 尝尝仙门消酒散的威力 (第1/2页)
烦恼多多,那就借酒浇愁吧。 殊不知,借酒浇愁愁更愁。 史少华在一帮吃货朋友圈里,酒量最大。 然后才轮到林鹤翔、穆江、雷虎、阮抱石,这兄弟之间,排名大小,往往和酒量有关。 你看梁山好汉,排名和酒量之间,是不是有密切联系? 史少华从小阅读水浒,很佩服梁山好汉的酒量,对梁山酒量大的好汉十分佩服。 印象深的:鲁智深、武松、李逵、刘唐、杨志、阮小七。 鲁智深,不用多说,大闹五台山,因为吃狗rou,醉酒打坏佛像,罪莫大焉,当排为梁山酒神。 武松的酒,也是相当厉害,只比鲁达低半分。喝了酒,打死老虎,斗杀西门庆,可以说煞气尽现。 李逵喝了酒,到处杀人放火,扯诏骂使,当然,虽有可取之处,但不值得表扬。 刘唐喝了酒,醉卧古庙,惹出生辰纲之事。 杨志,喝的是苦酒,也是倒霉酒,屡屡碰壁,只能借酒浇愁,脸上喝成苦逼相。 阮小七喝了酒,可以穿龙袍,目无尊长,无法无天,为日后的被贬,留下了隐患。 一本水浒半是酒,好汉纷纷把情留。 史少华喝酒,和看水浒是有密切联系的。 以前他挺佩服梁山好汉,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他感到梁山好汉,原来是一群乌合之众! 于是,对这群乌合之众的佩服,也就大大打了折扣。 一个人一旦对某个人或某种现象或某个群体产生了怀疑,有了抵触情绪,那就开始逆生长了。 会越来越变得漠视,甚至厌恶。 史少华既然对梁山好汉有了看法,为什么还要嗜酒如命呢? 因为梁山好汉过度杀戮,使史少华怀疑这帮所谓好汉杀人的合理性。 从合法性角度讲,梁山好汉的杀戮行为,肯定不符合北宋朝廷的法规。 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不可能表扬泥腿子的杀戮行为,尤其是犯上作乱,刺杀朝廷命官。 合法性方面,梁山好汉显然是负分。 那从合理性方面来看呢。 梁山好汉认为朝政腐败,百姓有倒悬之急,为了救民于水火,所以他们攻城掠寨,抢夺官府物资,诛杀朝廷命官,开仓放粮,是起义的行为,是合理的,那就是正确的。 事实果真如此吗? 对,史少华认为梁山好汉的确诛杀了一些罪大恶极的朝廷命官,但杀戮过了头,有时连善良无辜的百姓也被杀死。 史少华经过认真思考,终于弄清了一个问题,梁山好汉之所以过度杀戮,因为他们要及时行乐,要喝酒吃rou,于是像强盗一样,到处抢掠! 噢,把梁山好汉定义为强盗,是最妥当的。 因为是强盗,所以不分青红皂白,可以杀朝廷命官,也可以杀无辜百姓。目的只有一个,抢夺钱财。 本分的商人钱物被抢,人被梁山好汉杀死,或者乱棍打出。 善良的百姓鸡鸭猪之类被抢,只能恨天恨地。 梁山好汉劫法场,围观的百姓被好汉杀死杀伤不少,一个卢俊义的命,抵过万千百姓的命。 原因只有一个,卢大官人上了山,梁山的强盗集团,可以进一步做大做强。 在史少华看来,所谓的梁山好汉,就是一个强盗集团。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盗贼团伙。 史少华想起梁山好汉,自然想起了酒。 在《吴草秘笈》里,有不少配方,可以解酒。 其中有一味,叫仙门消酒散。 此方史少华配制过多次,屡试不爽。 喝酒前,或者喝酒时,喝好酒,只要服用,体内的酒精度,迅速降低,甚至降为0。 可以说立竿见影。 仙门消酒散之所以这样灵,和它的配方有密切相关。 《吴草秘笈》第9章里明确记载:解酒可用仙门消酒散,葛根、葡萄、柠檬、牛黄、陈橘皮、檀香、白蔻仁、甘草、天仙草、姜片、神风果各五十克,掏烂,文火煨至半熟,喝酒前半小时,取温汤喝,喝酒时酒量提高十倍左右,酒精可解,一般不会醉。 喝下仙门消酒散,酒量可从原来的二斤52度白酒,提升至二十斤左右! 咒语:"天灵灵,地灵灵,急急如律令。吾道发气,敬畏天尊。呼吸绵远,气运任督。贯通经络,集聚真元。强盈自身,度民疗伤。吾道严明,勿传外人。心志专一,仁慈在怀。参透万物,抱法守一。吾道光明,勤练不辍。功成之时,金石可摧。收放自如,搅动乾坤!" 只有念动咒语,能使仙门消酒散的威力,提高三倍以上! 原来一斤酒量,喝了仙门消酒散,可以变成十斤酒量,如果念动咒语,就能提高三倍,变成30斤! 这是一个可以的数字。 一张桌子一二十个人,如果每人有一斤酒量,就是十几斤,而史少华一个人,用了仙门消酒散和咒语,可以喝三十斤白酒,是这张桌子酒友的二倍。 这么多人加起来,喝不过史少华! 不过史少华很少用咒语,只要服用仙门消酒散,就行了,因为提高了十倍。 一顿喝十斤白酒,足够了。 如果是一张大圆桌,此时史少华为了提高喝酒的乐趣,偶尔会用咒语。 一次一帮县工商局的干部到吕城建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