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_第178章 死亡,只是个开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8章 死亡,只是个开始 (第1/2页)

    第179章死亡,只是个开始

    李奕本是当年洛阳之乱的流民。

    昔日董卓进京,废汉少帝刘辨为弘农王,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子,想要藉此挟子以令诸侯,把持朝政、独揽大权。

    时任中军校尉的袁绍亦对董卓这种行为不满,两人便在朝堂公然争执起来。

    袁绍大骂董卓乃是一篡立之辈,董卓亦是勃然大怒,当众拔剑威胁袁绍:

    “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可要试试我宝剑是否锋利吗?”

    袁绍是丝毫不怂,亦是当场拔剑相向,怒斥董卓:“汝剑利,吾剑也未尝不利!”

    双方箭弩拔张,场面一度陷入僵局。

    但两人最终还是李儒和朝堂众臣的劝下罢手。

    袁绍装完逼以后,担心董卓报复便逃回冀州,正好曹cao刺杀董卓失败,也被通缉。

    随后便是着名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事件。

    可惜各路诸侯面和心不和,并没能对董卓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董卓则是趁机迁都长安,又在洛阳放火焚烧宫殿、官府、民宅,搜刮财物,还指使吕布挖掘帝王、公卿大臣的陵墓获取珍宝。

    结果这座古城便生生被董卓放火洗劫成了废墟。

    哪怕时隔六年,汉帝从长安回到洛阳也无法再住,这又给了曹cao把子迎到自己的根据地许昌的机会。

    整整六年的时间,洛阳都没能恢复元气,可见战乱给这座古城带来了多么严重的伤害。

    李奕便是硬生生靠着一把捡来的单手刀,在这混乱中生存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渐渐发现了自己过去一直被埋没的赋。

    擅长在各种不同的地形作战,跋山涉水更是不在话下。

    后几经辗转,他来到了江夏,靠着一身本领逐步升迁为鄂城守将。

    实际上,张绣初次去江夏的时候,李奕就已经跟张绣打过交道。

    即便知道江夏太守黄祖跟张绣并不对付,他却装作没有看懂黄祖的暗示,安排水军把张绣从鄂城送到了下雉。

    当然为了避免麻烦,他全程都没有跟张绣见面。

    后来张绣果然没有让他失望,在下雉和蕲春二败孙策,将这个为父报仇的少年郎从江夏赶了出去。

    等到两融二次打交道的时候,黄祖已经被孙策斩了。

    作为黄祖的援兵,张绣理所当然接手了江夏的一牵

    然而他却转手把这些让给了文聘,推荐文聘成为江夏太守。

    周瑜率水军进攻江夏的时候,有李奕镇守的鄂城是唯一一座和张先镇守的蕲春一样没有被周瑜攻陷和投降的城池。

    再加之前安排船只这件事情,张绣专程见了李奕一面,询问他是否愿意跟随自己。

    原本就对张绣颇为钦佩的李奕自然没有意见。

    因为他的特长,便被安排统率水军在江夏和南阳之间往返。

    这一次南阳的援军也是他带到汝南的。

    此刻听到张绣命令他擂鼓,这位曾经的鄂城守将猛地意识到了张绣的打算,他惊讶地望向张绣高大的背影,激动的浑身发抖。

    “诺!”

    一路跑着来军鼓之前,李奕深深吸了一口气,当场来了一曲《渔阳掺挝》。

    鼓声铿锵有力,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张绣听到以后长笑三声,随即一扬手中长枪,“兄弟们,跟我上!”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在穿越之前,张绣就知道喊一声“跟我上”和吼一声“给我上”的不同。

    一字之差,可谓壤之别。

    跟我上是身体力孝率先垂范。

    给我上是拈轻怕重、推诿卸责。

    穿越之后的张绣更是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

    所以他在战场上永远都冲在最前面。

    这不是鲁莽,原本他就有着一身高强的武艺,再加上强化过的铠甲,使他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远远高于其他人。

    由他冲锋在前,才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三军主帅带头冲锋,再加上一曲气势高昂的《渔阳掺挝》,张绣军的士气高昂到了极点,竟然短暂的压制住了人数超过己方的曹军。

    原本众人都以为张绣会率军去攻夏侯兄弟或是曹家兄弟。

    尽管他们也都算猛将,但跟着张绣的所有人都有相信主帅能带着他们把敌军杀个对穿。

    万万没想到,张绣居然直接无视了来支援的两路大军。

    在众人目瞪口呆的视线中,张绣率领五千精锐主动一头扎进了曹cao的中路大军。

    这一下便如同投入水中的金属钠,瞬间引起了剧烈的化学反应。

    “好胆!”

    看到张绣的所作所为,曹cao既惊又怒。

    这分明就是赤裸裸的鄙视!

    他是觉得只凭自己那五千人就可以杀穿自己的中军大阵?

    这未免也太瞧不起人了!

    便是吕布都不敢这么狂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