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_第227章 建安四年大事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7章 建安四年大事记 (第2/2页)

定侯。

    然而对张绣的死历来还有一种法:

    那就是曹cao之子曹丕,因兄长曹昂在宛城战死之事对张绣不满,出言相逼。

    张绣心不自安,遂自杀。

    无论哪一种法,张绣最终还是死在了曹cao之前。

    他的儿子张泉虽然袭爵,被封长乐卫尉,但后来却卷进了魏讽的谋反事件,被视为同党诛戮。

    北地枭雄一脉自此于历史的长河中消失。

    反而是建议他投降曹cao的贾诩得以善终。

    当然,如今的张绣自然不会再重复这样的遭遇。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便看向贾诩。

    正好贾诩笑着对孔融道:

    “文举可知,若主公还像三年前那般盘踞宛城,则诩必劝主公降于曹cao。”

    孔融惊讶地看了贾诩一眼,“却是为何?”

    在他看来,贾诩的选择未免有些让人费解。

    且不袁绍强、曹cao弱的事实,就是张绣跟曹cao之间的仇恨,就很难让人相信曹cao会容得下张绣。

    贾诩倒也不卖关子,直接回答了他的问题:

    “夫曹公奉子明诏,征伐下,其宜从一也。

    袁绍强盛,我以少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cao虽弱,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

    曹公王霸之志,必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

    孔融听完贾诩的话,惊讶地张大了嘴,半晌没能合上。

    主要是贾诩得太有道理了。

    连他这个坚定的倒曹派也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半晌过后,他才合上嘴巴,缓缓道,“还好张将军不听你的。”

    贾诩闻言便哈哈大笑起来:

    “诩已过,若是主公还像三年前那般盘踞宛城,某才会如此献策。

    如今我主麾下有四州六郡,便是曹cao也未尝不能一战,又怎会降之?”

    孔融眨了眨眼,“文和的意思是让将军降于袁绍?”

    在他看来既然不降曹cao,那就是要降袁绍了。

    “错!”

    贾诩还没有回答,就听一个洪亮的声音自屋外响起。

    跟着一个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的少年走进屋来。

    孔融见到来人,立刻激动地站起身来:“孔明!”

    来人正是诸葛亮。

    诸葛亮微笑着对孔融点零头,便转向张绣,正色道:

    “主公,某已与袁绍之使见过。”

    张绣笑着问道:“如何?”

    “亮问来使:‘近日兴兵破曹cao,胜负何如?’

    使曰:‘隆冬寒月,权且罢兵。今以将军与荆州刘表俱有国士之风,故来相请耳。’”

    孔融冷笑一声,“融离许昌之前,曹贼亦这般。”

    他跟着便好奇地问道,“听孔明先前所言,似是并未答应?”

    “那是自然。”

    诸葛亮淡淡道,“袁绍虽强,与我主相比却相差甚远,若想招安我主,待打败曹cao再。”

    言辞之间充满了对张绣的信心。

    建安四年十一月,曹cao和袁绍同时遣使招降刚刚拜为扬州刺史的张绣。

    张绣既没有答应曹cao,也没有答应袁绍,而是选择了中立。

    作为曹cao客的孔融,在张绣的极力挽留下,选择在江夏过冬。

    同年十二月,庐江太守诸葛玄命人传来消息,孙策在数月之前命虞翻服豫章太守华歆,华歆举城投降。

    张绣一算时间,正好是他之前跟孙策在庐江见面时候的事情。

    “没想到居然被他给阴了一手。”

    张绣哑然失笑。

    他跟孙策差不多同时出道,但孙策自始至终都被他压了一头。

    如今总算是扳回一局。

    现在孙策尽得江东地面,倒是比他更像是扬州刺史。

    不过如今的江东不比未来,没有被开发的地盘比比皆是,像豫章郡这种偏南地区更是如此。

    所以张绣虽然有些遗憾,但遗憾程度却并不强烈。

    孙策占领豫章之后,命人将刘繇灵柩带回归葬,还把他的遗孤刘基等诸子也带回曲阿。

    这一举动也让他嬴得了江东诸郡民众的好福

    随后他又留中护军周瑜镇守巴丘,派遣蒋钦为建昌都尉,治海昏,抵挡荆州牧刘表从子刘磐,使刘磐不敢侵扰。

    此时曹cao正因为袁绍和刘备的事情焦头烂额,根本无力东顾。

    得到消息的他只能感慨:“难以与他争锋了!”

    他听从荀彧之策,对对孙策实行安抚。

    先是把弟弟的女儿许配给孙策的弟孙匡,又为儿子曹彰迎娶孙贲的女儿。

    之后又用礼征召孙策的弟弟孙权、孙翊,并令扬州刺史张绣举荐孙权为茂才。

    建安四年便在这紧张的气氛中有惊无险的结束。

    然而新年尹始,一碗汤药却打破了这种脆弱的平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