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九章 彼为宗贼 (第1/2页)
我给玄德当主公正文卷第三百六十九章彼为宗贼此时的袁术屯兵濮阳,并号召了兖州的一众诸太守国相前来相见。 本来,这些人来这里主要是商议给怎么袁术助阵,剿灭黑山张牛角乱军的。 可谁都没有想到,就在这个当口,冀州的孙起和张义代表冀州本地不满刘俭统治的望族来会见袁术。 在这些冀州大族看来,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在根本利益上与他们是相同的。 确实,刘俭在冀州的权利实在是太过于集中了。 无论是军事,还是地方的支柱型产业经济,都被以刘俭所主导的牧署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这对地方望族而言几乎是不可接受的。 反观荆州的袁绍,在地方则是采取与各大家族合作的政治战略。 袁绍虽然是荆州的最高军事长官,但是他却采取了私兵制,也就是说,将军权四散给各大家族,各大家族有权力招募属于他们的部队,然后统一听从袁绍的调遣。 也正是袁绍采取这种以家族为单位的兵制,南方的各大家族也非常愿意将全族的实力拿出来供给袁绍使用调遣。 这种模式对于河北的某些高门大户来说,实是让他们羡慕的不行。 你看看,这才是一个地方牧守应该有的胸襟,也是刘俭应该效仿的策略。 你再看看刘俭怎么对待我们的? 他倒是愿意领着各大家族赚钱,但问题是,这钱赚的,大家都得看他脸色! 他一不高兴,大家就赚不到钱。 军事权力全部集中在官署手里,汝公的是一点也不下放啊! 如今,另一位汝南袁氏的俊杰人物,袁术已经抵达了中原。 故而,那些先前自认为委屈的冀州强族,感觉终于找到了曙光。 袁术如今在儒林中的声名中或许比刘俭要差很多,但他在阀阅望族的心中,地位依旧是远远超过了刘俭。 不是因为袁术有多优秀,而是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利益更加一致。 若是能够将袁术引入冀州,用他来替换刘俭,岂不妙哉? 其实,自从刘俭进入冀州之后,他心中就知道迟早会有这么一天。 这不是说他用点儿政治手段或是政策就能改变的,旧有利益的固守者,早晚必将与自己一战,特别是冀、幽这种当年实行三互法后,两地连官员都选不出来的地方,地方的利益纠结之深可想而知。 自己在河北一通乱拳打死老师傅,这些人能够忍到今天,就算是不容易了。 这些人原先在河北潜伏着装傻,刘俭也跟着装傻。 这些人在河北不冒头,刘俭也不举大棒子。 偶尔有一家两家跳出来起刺起幺蛾子,刘俭也装作没看到。 因为他知道,以这样的方式打压一两家是根本没有用的。 今天打一两家,剩下的都藏起来了,明天再打一两家,大后天再打……反反复复,没完没了。 要么不出手,要出手,就搂草打兔子,一口气全弄死,没人跟你们在这干耗。 …… “那刘德然如此霸道,压榨诸族,堵士门活路,这是要断了大汉的根,要掘他大汉朝自家祖宗的坟啊!” 张义和孙起的使者,当着袁术的面儿痛哭,一个劲的说着刘俭的不是,整整说了半个多时辰,吐沫星子翻飞也不见停,可见刘俭得罪过,在他们心中真是罄竹难书。 袁术的脸色阴沉,他一边紧皱眉头,捋着自己漂亮的胡须,认真的听着两名使者对刘俭的痛骂,偶尔还张口附合两句。 两位使者终于骂完了,袁术重重的一拍桌案,怒道:“不想刘德然空负贤名,却在河北行如此暴虐之事,真是枉为名士,枉为天子之臣。” 孙家使者咬牙切齿道:“刘德然名为宗室,实为宗贼,明公四世三公,仲家出身,乃大汉忠良之臣,万万不可坐视此獠作恶也!” 张义的使者道:“明公,还请为民请愿,讨伐刘俭,还河北以安定!” “是啊,明公,明公若能往冀州,则冀州百姓安能不箪食壶浆以迎使君乎?” “是啊,冀州富庶,人口稠密,此乃天赐之机,使君若得冀州,则霸业可成啊!” 正是说着无意,听者有心。 一句“霸业可成”此刻传到了袁术的耳中,便如同魔咒一样,怎么都挥散不去。 是啊,论如今天下人丁之盛,产业之丰,粮草之足,甲胄之利,又有哪一地能够比得上冀州? 冀州的底子原先就很厚,但是,经过了刘俭多年的疏理与整治,更是不同以往,袁术岂能不眼馋? 不过眼馋归眼馋,袁术多少还是有点儿理智的。 他也知道刘俭的实力强悍,不可轻易招惹。 若是要取冀州,非得有十足的把握不可。 “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