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袁绍就是袁绍 (第2/2页)
是颍川郡人杜袭。 杜袭虽然年轻,但家族非常有名气,其祖父乃是昔日的颍川四大名士之一济阴太守杜根。 因为中原之地战乱频繁,颍川杜氏顺应潮流,举族迁移到了荆州避乱,他们不愿意出仕,故而暂居荆南长沙。 孙坚定荆南四郡之后,袁绍听闻杜氏已至长沙,遂以厚礼相请。 汝南袁氏在颍川的影响力太大,杜氏拒绝姓刘的可以,却不好拒绝姓袁的,因而杜袭便出仕于袁绍帐下,先为西鄂县长,后政绩斐然,得袁绍提拔可以参赞军机。 “子绪有何高见?” 杜袭道:“逄公所言,误国之言!将军耗费钱粮,折损士卒,好不容易到了这一步,岂能半途而废?况且就算是将军不能占据司州,却也不能让刘俭占据司州,如此,今后通往关中长安的通路被刘俭堵死,日后一旦长安有事,诸牧守上京,刘俭派重兵于虎牢,阻断关东诸公通路,难道袁公做事于关外,任凭刘俭得天时之利乎?” 袁绍闻言,恍然的拍了拍自己的额头,道:“子绪提醒的是,真目光长远矣!” “呵呵呵呵……” 一阵笑声响起。 接着,就见一个中年人漫步走了出来。 此人一出,汝颍系中人的面色都有些变了。 不是别人,正是南郡襄阳大族的蒯氏家主,蒯良。 此人不论是名声,本领,人望在汉江诸郡皆位列翘楚,算是袁绍目前麾下重量级的人物。 袁绍伸伸手,道:“子柔有何话讲?” 蒯良冲着袁绍施礼:“适才杜子绪之言,甚是有理,怎奈其远光过于长远,却看不清现在。”
说罢,便见蒯良缓缓转身,看向杜袭,问道:“敢问子绪,如今司州之地,在你看来,我军之大敌,只有刘俭对吗?” 杜袭未曾想到蒯良会这么问他,虽不解其意,还是朗声道:“自然!” 蒯良点了点头,道:“好,那我请问子绪,我军与刘俭交手,可能大胜完破之?” 面对这样敏感的问题,杜袭自然不好瞎说,毕竟刘俭河北军的战力天下闻名,世人共睹。 “刘俭兵强马壮,若想完胜,恐不现实,非得是三军齐心,将士用命!” “也就是说,就是赢了他,也会损伤不小的?” 杜袭冷脸拱手道:“子柔公有话直说,何必遮掩!” “好,那我就直说了。” 蒯越转过身,向着袁绍再度施礼:“司州乃是长安门户,又是天下正中,富庶之地,帝王之姿,吕布和牛辅虽败,将军难道就以为,董卓会坐视此地失陷于旁人之手?” 袁绍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 蒯良的表情变的不善:“敢问将军,若是我军与刘俭纠缠,将士用命打败了他,届时元气大伤,而董卓突然从函谷派出一军,直袭我军侧翼!试问将军,何以挡之?” “现在的事,尚想不周全,还谈什么今后入京?呵呵,可笑。” “你!”杜袭气的脸色顿变。 这话算是正中要害。 袁绍舔了舔嘴唇,皱起了眉头。 “唉,猛虎在侧,子柔所言甚是,那要不,撤兵……” “将军!董卓在侧,此事早在我等出兵之前,将军心中就有所料,何必担忧?” 说话的人,乃是袁绍的同郡老乡,汝南平舆人,陈逸。 陈逸这个人的才能一般,但声名却非常大,或者说是他的“出生声名”很大,其家族背景在士林中很有威望。 袁绍虽不用其才,但却一定要用其名,以招揽各大家族为其助力。 只因陈逸的父亲,是陈蕃,大汉朝鼎鼎大名的三君之一! 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 即使过了这么多年,陈蕃依旧是大汉朝清流人物以及士族群体心中的精神偶像! 袁绍的“天下楷模”之名,跟陈蕃一比那就是小垃圾。 所以陈逸就是能力再普通,袁绍也一定要把陈逸当大手,在自己的麾下供着。 “卓雅有何高见?可敌董卓之扰?” 陈逸眨了眨眼睛,没说话。 不是他不想说。 唱高调他行,让他真想个办法来应付董卓,他还是不行的。 而最早跟随袁绍的荀氏家族中的英才荀諶则是站出班来。 “若要同时应付董卓和刘俭,无外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法。” 袁绍眼睛一亮:“友若此言甚是!” 零陵人刘先则是冷笑道:“刘俭和董卓,皆非寻常之辈,谈何容易!” 袁绍的神色顿时又黯淡了些。 荀諶道:“只要谋划得当,未必不能……” 刘先不服:“敢问友若,如何谋划之?” “好了!” 袁绍终于出言,阻止了众人的议论。 他感觉他脑袋此刻都要爆炸了。 “诸公所言……皆有道理!” “此事,容袁某细细思之!” 最新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