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2/2页)
“高阳,莫怪我等。诚如你先前之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这并不止于学业,亦在为人。” 夏景昀点了点头,“我完全赞同这个观点,他们这么小就来了此间,与世隔绝,若是空得一生之乎者也的才学,未来的人生路或许会走得很艰难。弱rou强食,自古便是这般,今后的生活和事业中,可没有一个师长可以站出来帮他们解决所有问题,自当学会自强。” 临西先生感慨道:“此言甚是。我等亦是这般考量,所以,只要不过分之争斗,我等暂时都没有插手。” 夏景昀笑着道:“不过也要担心过犹不及,这些时候心智都还很脆弱,万一被压垮了,或者心生怨愤,就得不偿失了。” “高阳放心,这等璞玉,我等岂会如此不懂珍惜,自当悉心雕琢!” 夏景昀看着那头,忽然心头一动,“我对那位荀飞鸿也颇为赏识,想赠他一首诗,不知先生可否行个方便?” “你之诗才,求之不得啊!” 片刻之后,三位老先生站在房门外,目送着夏景昀离开,在即将转过山腰时,夏景昀转身,双方遥遥一礼,就此别过。 临西先生转头吩咐道:“去把飞鸿叫过来。” 很快,只是稍作梳洗,衣衫依旧潮湿脏污的荀飞鸿快步走了过来,朝着三位先生恭敬行礼。
看着眼前的少年,三位老先生也对夏景昀的话多了几分认可。 毕竟还是心智未全的少年,过犹不及,一旦压垮了,可就毁了。 临西先生看着他,温声道:“这些日子,你之遭遇,几位先生和师兄都未曾干预,你可有怨愤?” 荀飞鸿恭敬拱手,“学生能在此间学习,已是喜出望外,梦寐以求之事。其余诸事,皆赖自身之故,岂能因此怨愤先生及诸位师兄。” 临西先生并没有点评荀飞鸿的想法,而是问道:“你可知方才那人是谁?” 荀飞鸿道:“听说是新科状元夏公子。” “那你可知这位夏公子之过往?” 荀飞鸿摇了摇头,“学生孤陋寡闻,请先生赐教。” “这位夏公子,出身在泗水州一个偏远小县,家世甚为普通。去岁遭jianian人所害,家产被抄没,全家被投入苦工营中,饱受鞭笞压榨之苦,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几乎就要累死其中。” 荀飞鸿忍不住瞪大了眼睛,面露震惊。 “但他没有坐以待毙,先是想到了一个可以改进工事的法子,换得了暂时的休息和充足的衣食,接着又接着德妃娘娘省亲之机,博得德妃娘娘赏识,成功洗刷冤屈,获得科考资格。同时,在泗水州叛乱的紧要关头,协助德妃娘娘和无当军守城,镇压叛军。” “一年过去,如今的他,已是连中三元的新科状元,也是一日三迁的四品高官,皇命钦差,德妃义弟,天下诗魁。” 临西先生说完看着荀飞鸿,语重心长,“比起当初的他来,你如今的境况如何?他是如何自强奋进,你又该如何行事?” 荀飞鸿躬身道:“学生明白了。” “夏郎中也颇为赏识你,临走之时,他专门写了一首诗,托我转交于你。亦算是为师对你的期许吧!回去换身衣服,好生想想。” 说着,他拿起手边的纸递给了荀飞鸿。 荀飞鸿伸手接过,并未打开,行礼退下。 回了自己的房间,荀飞鸿端正地坐在座位上,缓缓打开了手里的纸。 几列遒劲风雅的字迹映入眼帘。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这个天赋超群的少年,双手颤抖,眼眶微红,有一颗种子悄然在他的心间种下。 —— 云梦州,苏家坞。 一只信鸽悠然划过天空,落进了苏家坞的鸽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