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魏延不一样_第一百一十三章 活字印刷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活字印刷术 (第2/2页)

不少,许多商人、世家转手卖给曹cao,利润直接翻几倍。

    魏延难道脑子有问题,资敌来打自己?。

    当然不是,每卖给北方一批粮食,他都会雇人去大肆宣传,只要不住在深山老林,口口相传之下都会知道的。

    荀子有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不信你去问曹cao,看他敢不敢动这一批粮食,他不但不敢动,还将倒卖粮食的商人、士族斩杀,收缴来的粮食一分不动,并以朝廷的名义下发到地方,曹cao又不傻还嫌自己内部的叛乱不够多么。

    百姓们是淳朴的,谁要断他们活路,他们就敢拼命。

    所以,时、地利、人和都在自己,也就无需再藏着掖着,直接将活字印刷术拿了出来,上次被益州大世家威胁的账,他到现在还记着呢。

    “文长,能与你相识实乃在下之福也,不知有何差遣,还请速速道来!”

    没错,未来有可能成为魏延政治宿敌的法正,直接投了,他虽是三辅之人,居住在大汉曾经的政治中心,但就一世家罢了,祖上也没阔过,也不是什么诗书传家的士族,和魏延出身的义阳魏氏差不了太多。

    这样一看,自己和魏延本就是一路人,而且性子又合得来,都互相引为知己,既然如此那自己为什么要去帮别人,而不和魏延一起开创一个盛世呢?。

    所以,所谓东洲派、益州派不好意思了,从今开始他就是魏延派了,不对,或许应该姜—革新派。

    “孝直何须如此,伱我二人互为知己,何来差遣二字,但我还真有一事需要你的帮助,还请你不要见外。”

    “文长但无妨。”

    “我听涪城大营监官谈起,许靖和其家眷如今依旧滞留在营中,不知此事孝直可知晓。”

    “自然知道,正是在下让监官不要发配许文休的,许文休虽然有大罪,但在士人中素有名望,若被发配客死边关,在士人恐怕会引起震动,对主公名声不利。”

    这事没啥好隐瞒的,他又不是为了自己。

    “既然如此,待我等将曹cao击退后,孝直可前往涪城大营,并劝许靖来为文章断句,若他愿意高官厚禄任他取之。

    若不愿意,就让许靖带着一家老去南中修路吧,也算为我复兴汉室做点贡献吧。”

    在这个时代,文章、书籍是没有断句的,若没有老师、长辈言传身教,一般人根本理解不了其中蕴含的意思,而中文又博大精深,往往相差一个字,其蕴含的道理都有可能差地别。

    因此,就需要一经学大家来为书籍、文章断句,不让人人都能看懂,至少让能识字的人看懂,不至于只知其文,而不知其意。

    正好废物利用,许靖也是运气好,要不是有法正暗中相助,不定早就死在某个山林中了。

    其实像诸葛亮、法正等人,也不是不可以,但术业有专攻,在这方面上肯定比不上许靖这类的经学大家,再加上他们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所以,此事非许靖莫属。

    “放心吧,许文休他一定会同意的,这种教化下的圣人之举,没有哪个文人能拒绝。”

    这一点法正可以保证,永远不要低估名望对士饶吸引力。

    “行,许靖那边就交给你了,至于其他的你就不用cao心,无非还是以前那一套,召集能工巧匠将文字再缩一些,再精细一些,而后雕刻在模具上就行了。”

    魏延打算先用木制的试试,如果效果不理想,直接用陶制的,至于金属的以后再,大宋都能弄出来的,他还不信大汉弄不出来。

    “可惜,若当年雒阳没被董卓焚毁,那东观、兰台存储的书籍能得存,倘若我等将其印刷成册散布下,未来不知是何种景象。”

    法正非常失落,大汉几百年的藏书,多少先饶智慧,却被一把烈火付之一炬,惜哉,痛哉!。

    “放心吧,会有解决办法的。”

    者无意听者有心,魏延心情也不太好,但他心中突然一动想到了一个人,一个悲情的人,一个大汉有愧于她的人,若能得到她的相助,那缺少书籍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而且,此事还真有成功的可能性,为了支援汉中之战,夏侯惇选择就近在长安屯田,并且将各地的屯田校尉都调集于此,以他丈夫顾家的性格,有很大的可能会将她带上。

    若真是如此,得到她也不是没可能,只是得辛苦王芝冒险跑一趟长安了。

    ……

    在谈论完此事后,两人就将目光转了回来,继续回到汉中之战上来,毕竟这些都是后事,若汉中之战失败,谈论这些好像都没意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