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魏延不一样_第一百四十三章 忽悠 安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三章 忽悠 安排 (第2/3页)

    南郑

    回到南郑的第一时间,魏延就以私人身份去拜访杨松,魏延开门见山的表示,为报当年牵线搭桥之恩,他愿意向刘备进言表他为汉中太守。

    但是,汉中关乎益州的进出通道,这个位置太过重要,而君在汉中之战中可以是寸功未立,就算主公有所意动,但内部的反对声依旧很大,特别是州从事法正。

    只听前半部分,杨松一张老脸都要笑烂了,他原以为汉中落入刘备之手,就是他们杨家由盛转衰之始,没想到魏延如此青睐他,竟表他为汉中太守,这太让他意外了。

    这可是汉中太守啊,就算已经迁走了一半百姓,但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刘备势力中拥有极高的战略地位。

    别忘了,太守可是两千石的高官,荆、益二州算下来有太守之位的不过二十左右,看看这些饶履历,哪个不是随刘备出生入死得来的,自己能登临此位实乃苍眷顾啊。

    不对,是张夫人眷顾啊。

    但魏延话锋一转,杨松的心也随之跌落谷底,是啊,既然汉中如此重要,益州文武肯定不会让它落入自己之手的,岂有将命脉交于他人之理?。

    杨松不甘心,非常不甘心,他们杨家在张鲁时期达到了顶峰,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汉中几十万百姓的生死存亡,可谓位高权重,已经达到郡望士族的巅峰。

    然而如今却由盛而衰,不但大量百姓被迁走,连杨家在军中的支柱杨柏也战死沙场,为了家族延续汉中太守他志在必得。

    所以,杨松立即放低姿态郑重向一拜,先表明投靠之意,再向魏延询问应对之策。

    魏延见此也是满心欢喜,他让刘备将任命隐而不发,不就为了让杨松主动开口,从而更轻松的迁走汉中之民,以及建立棉花种植基地么。

    随后魏延开始胡诌

    他告诉杨松,原本主公念及杨柏在陈仓道之功,已经答应让他进汉中太守,可那益州从事法正垂涎汉中富庶,便利用主公近臣的身份屡进谗言,致使主公举棋不定。

    若想得汉中太守之位理应主动出击,只要汉中不再富庶,那些益州文武也就不会执着于汉中之地的归属,毕竟汉中的定位是军镇,兵权不可能在太守手里。

    所以,魏延便向杨松出了个主意,让他主动向刘备进言,请求继续南迁汉中之民,让法正口中的富庶之地不复存在,如此一来障碍尽去,汉中郡太守非公莫属。

    魏延的话让杨松迟疑起来,汉中已经迁走近三十万百姓,本来没啥人了,若再迁走一部分百姓那汉中还剩下什么,他这个太守当得有啥意思。

    见杨松犹豫不决,魏延直接化身鸡汤讲师,开始给杨松画起了大饼,而后直言不讳的道:

    要把目光放长远一点,不要只盯着汉中这个地方,我们要把格局打开,从目前的形势看,取得汉中之战胜利的刘备已经具备横扫下的实力,复兴汉室不过是时间长短问题,所以要把汉中郡当做一个跳板,带领杨家走向下。

    反正魏延一通瞎忽悠,还真把杨松给忽悠瘸了,并表示稍后会主动上书刘备,以汉中产粮不足难以供养百姓生存为由,打算再南迁十万百姓以缓解日益严重的干旱,所带来的饥荒。

    得到满意的答复,魏延便辞别了杨松,因为他还要去服另外一个人。

    不过相较于杨松,服阎圃的过程就显得十分轻松,阎圃原本以为自己先是得罪魏延,后又得罪了刘备,已经仕途无望都准备回家养老了,可没想到竟能被魏延委以重任,这让他如何不喜。

    至于郡尉的权利被削弱,这不是很正常的事么,哪家主公在用降将的时不加以限制,若真不加以限制,恐怕大难就要临头喽。

    对于如此识相的阎圃,魏延显得高兴,并表示只要阎圃在汉中好好干,以后有的是机会调去州牧府任职,未来一州之刺史也不是不可能。

    画大饼又不要钱,为什么不画呢?

    ……

    在离开之前,对于凉州、汉中一带的布防情况,刘备充分听取了魏延、法正的意见,再结合后勤补给做出如下布置:

    首先在上庸郡方向,拜吴懿为平东将军,领步、水两万大军总督上庸军政,并在治所上庸设立平东将军府,平东将军府由荆州州牧府管辖。

    而后拜从事李恢为上庸郡抚镇使、护军中郎将,兼领平东将军府参军,协助平东将军处理上庸军政事务。

    同时,拜邓贤为偏将军,令吴兰、雷铜为中郎将,一同在平东将军帐下暂时听令。

    从上庸的军政安排看,魏延等人已经将默认为军镇,所有的安排都是为战争准备,民政反而是次要的。

    其次是武都方向,因为曹、刘协定的缘故,目前曹军已经全部退出武都郡,并在汉阳郡水一带布防,依托渭水建立了一条坚固的防线,保卫关中与西凉的联系。

    同时,曹cao向中原撤退时,并未将骁骑军全部带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