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城山下 (第1/3页)
第146章青城山下 魏延轻轻推开门,蹑手蹑脚的走进屋内,看着一脸娇憨的竹魏延玩心大起,将前几给她扎的丸子头弄乱,而后一脸坏笑的向着屋内摸去。 来到床榻边,魏延审视着自家夫人清冷的容颜,他感觉有点心猿意马,不过马上自我检讨,最后心翼翼的提起被子钻了进去,搂着张琪瑛进入梦乡。 …… 翌日 青城山脚下 一座不大的集市内,目光所及全是人,大人、孩,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部聚集在一起,看来是趁着难得团圆的日子,一家老都来集市上看热闹。 因为这座集市,每逢节日青城山山巅的道观,都会自己出钱去成都请戏班子过来唱戏,与百姓们一同度过佳节,这件事听持续了快十年,已经成为那一抹忘不掉的乡愁。 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勤劳而聪明的百姓,当然不会放过慈商机,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有心灵手巧的篾匠,用竹子编织出背篓、竹篮、簸箕等物,摆在街道两旁奋力叫卖着。 也有拥影秘方”的妇人,采集多种可食用的植物,而后将其剁碎揉进面团里,再将一口锅烧得guntang,最后抹了一点油脂就烙起了饼子,散发出的香味让围拢在摊子周围的稚子嘴馋不已,眼巴巴的望着饼子兀自吞咽口水。 “店家,给这些童儿们每人烙上一个饼子。” “好嘞!” “谢谢公子,谢谢公子!” “叫什么公子,叫哥!” “谢谢哥哥,谢谢哥哥!” “行了,慢慢等着吧,竹别望了,走了!” “来啦!” 给童儿买饼的人,正是领着夫人张琪瑛,带着侍女竹在街上闲逛的魏延。 “行啦,待会儿回去再给你扎个丸子头,大过年的别哭丧着脸,被别人看见了,还以为我欺负你了。” 看着竹虎着脸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魏延莞尔一笑,不就一丸子头嘛,等会回去再扎一个不就行了,至于么。 “哼,你本来就欺负我了,姐我们去那边看看。” 竹展颜一笑,蹦蹦跳跳的挽着张琪瑛向远处走去,哪还有刚才生气的模样。 见两人逐渐远去,魏延对一旁使了个眼色,示意护卫们跟上去保护主仆二人,他自己则漫步于充满市井气息的集市,这种味道真是怀念啊。 从街头走到巷尾,魏延见到不下二十个由百姓开设的摊位,虽然卖东西都比较单一,要么是手工制品,要么是饼子饭团,要么是比较奇特的水果。 但魏延依旧很高兴,这明百姓们的需求变了,已经从满足基本生存所需,变为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这就意味着益州这些年的治理是成功的,他们已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魏延一边走一边观察,不久在街尾的角落里发现一老头,此刻他一手拿着刻刀,一手拿着拳头大的木料,刻刀上下翻飞,木屑四处飞溅。 不一会儿,一个饶雏形就完成了,而后老头再进行一番精修,最后点上颜料,一个活灵活现的人便跃入眼帘,惹得旁人一片欢呼。 魏延见此心思一动,随即走上前让老丈为他雕刻几个印章,并提出了一些特殊的要求,让老头一阵侧目,不过看到魏延手上的一串钱后,他便将所有的疑惑埋藏在心底。 老头先拿出一块竹片,示意魏延写下需要雕刻的文字,他并不识字,若要雕刻文字只能依样画葫芦的模仿。 魏延写下文长二字,示意他能雕刻多就雕刻多,若印出来的文字如苍蝇般大,他必定重重有赏。 老头闻言咧嘴一笑,先用刻刀在木料上比划片刻,而后慢慢的雕刻起来,和刚才雕刻饶烂熟于心相比,雕刻印章就显得谨慎许多,那一串钱他志在必得。 魏延见左右无事,索性就站在一旁看了起来,老头刚开始显得有点手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雕刻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快两个活字的雏形便显露出来。 在雕刻期间,魏延通过和老者闲聊得知,他已经在雕刻一道侵yin了数十年,在幼时为主家放羊的时候,他有事没事就捏泥巴玩,捏成的人在玩伴间可谓是名声远扬。 随着年龄逐渐增长,他觉得玩泥巴好像有些埋汰,随即就开始做木雕,这一干就是几十年,他也靠这门手艺在最困难的时候养活了一大家子人。 现在日子一比一好,劳累了大半辈子的他闲不住,就来集市上卖些木雕补贴家用,攒些钱为他幼孙买件新衣裳。 进入精雕环节后,老者便不再言语,心无旁骛的开始雕刻,魏延见此也止不住的点头,老者能有今的成就,和他这种工匠精神脱不开干系。 两刻钟后 张琪瑛和竹手里拿着一堆吃的回来,竹正欲什么不过被魏延给制止了,他怕竹在一旁打闹会打扰到老者雕刻。 竹也不是不明事理之人,徒魏延身后拿着手里的东西狠狠的咬了一口,而后咀嚼片刻将残渣吐在地上,清甜的汁液让竹的双眼眯缝了起来,可真甜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者手里的活字逐渐完成,细长的木块的顶端,倒扣着“文”与“长”二字,字体虽然达不到蝇头楷那般大,但已经是老者雕刻的极限,若再恐怕连字都认不清。 老者完成雕刻后,魏延接过活字还是用老办法,先将两个活字并在一起,而后轻轻粘上印泥,最后在白纸上印制。 看着白纸上工整的文字,不管是从字体大来,还是从清晰度来看,都大大超出魏延的预期,比军械所里雕刻出的活字还好,这可把魏延给激动坏了。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高手果然在民间,看来第一本书的印刷工作,已经可以提上日程喽。 在老者眼巴巴的目光中,魏延将钱给了老者,并告诉老者自己非常满意,并让老者留下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