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1章 高丽使臣再来 (第1/2页)
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正文卷第201章高丽使臣再来最新网址:燕王府。 随着天空下开雨夹雪,郭安坐在公房内,烤着暖炉。 金忠缓步走了进来,“长史,沈庄在宫门外求见。” “沈庄?” 郭安眼中闪过一道亮光,“快让他进来。” “是!” 没多久,金忠便领着风尘仆仆的沈庄,从门外走了进来。 “草民沈庄参见郭长史!” “起来吧。” 郭安一脸温和,招呼着沈庄坐下。 刚刚坐下,沈庄便拿出两份契纸,并对着郭安拱手道歉。 “还请郭长史见谅,草民此去苏州,耽搁了很长时间,不过家中长辈都同意了与燕王府合作,并签下契书!” 郭安接过契纸,看了一眼,便看向沈庄。 “如此,尔等沈家长辈也都听说了燕王府与高丽国之间的事了吧。” 听此,沈庄脸色微僵。 “高丽小国如此无耻之事,已经传遍整个大明了。” 郭安看着沈庄,淡声道:“如若高丽国不还钱,燕王殿下必然会举兵攻入高丽国…… 尔沈家既然与燕王府签了契书,那便老老实实的与燕王府合作。要不然,尔等沈家家业再大,也是大明之人。 殿下要惩治尔等沈家,可比惩治高丽国容易的多。” 沈庄心中微微一松,连忙点头。 “多谢郭长史教诲,我沈家绝不敢欺瞒燕王殿下。 而且,请郭长史放心,我沈家的能成为江南富商,靠的便是一个诚信。” 郭安嗤笑一声,“你沈家的生意,都是从海贸而来的,别以为咱不知。” 沈庄愣住了。 郭安摆了摆,便直接起身。 “行了,咱这就将此契书送给燕王殿下过目,印上大印,你便回去加紧修建制糖工坊吧。” “有劳郭长史了。” 沈庄满脸感谢。 不到一会,郭安便拿着一份盖上大印的契书回来。 沈庄又是恭恭敬敬的感谢了一番,便拿着契书,然后在金忠的带领下,前往白糖工坊,学习白糖技艺。 北平府入冬的第一场雪,仅仅只是下了一天,便停止。 随即,整个北平府又开始热闹了起来。 尤其是张家湾码头,趁着河道未被冰封,所有商贾都加快了运输货物,至少要囤够北平府百姓们一冬天所需要的货物。 同时,北平府的一些商贾,尤其是燕王府的一些货物,也都在装船,往南方运去。 从宛平县到张家湾码头的那条水泥道路,车水马龙,一片盛世繁华之景。 …… 今年,郭安有大半年的时间,都是在随军出征。 回来之后,除了在燕王府当值,无事之时,与朱棣两人对着一张一人之高的高丽地图细细研究。 随后,便是待在家中,逗弄家中两个小不点,时间过的很快。 一眨眼,便到了尽头。 在年节之前。 高丽国的使臣,也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一行数十人,因为河道冰封,只能从大沽口下了船,并寻到大沽口千户所。 得益于早在几个月前,燕王府与高丽国之间的借贷事件传播,大沽口千户也有所听闻。 因此,在一听到是高丽国使臣要去北平府拜见燕王殿下。 大沽口千户所立即派上一个总旗,带着一队人马,护送着高丽使团前往北平府。 “殿下,那高丽国同意了?” 听到高丽使团的消息,郭安直接一脸喜色的寻到朱棣。 朱棣一脸淡笑道:“高丽使团并没带银子而来,如此说来,那便应该算是同意了!” 郭安有一种不敢置信的感觉,“高丽国王竟如此软蛋?” 要知道,自古,对于一国疆域之事,那些君王都会将其当做命根子一般看待。 现如今,直接涉及到一城之争,居然没有动用刀兵,也没听说高丽国内折腾出多大的动静,便这么轻易屈服了? 郭安眉头微皱,总有那么一股不真实的感觉。 对此,锦衣卫也没渗透进高丽国内,朱棣也不知内情。 于是,一连等了五日后。 高丽使团一行人,终于到了北平府。 对于护送高丽使团的那一队大沽口兵将,郭安自是吩咐燕王府官吏,好吃好喝招待着。 而高丽使团的成员,则是按照流程接待。 先由高丽使团递上拜帖,到了第二日,朱棣才在承运殿内接见了一众高丽使臣。 “高丽昌城府院君门下府事曹敏修参见燕王殿下!” “昌城府院君门下府事?” 听此,朱棣与郭安等人都不由神情一禀。 这种官职放在大明,就相当于一位国公兼一位六部尚书一职。 不过,高丽小国的府院君,在朱棣的眼中,都没大明一个伯爵重要,回过神后,便淡淡的摆了摆手。 “起来吧!” “多谢燕王殿下!” 虽然有些不满朱棣的态度,但深知他此次前来的目的,曹敏修仍是保持满脸谦卑。 随后,朱棣也没绕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