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7章 朱标授官 (第1/2页)
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正文卷第237章朱标授官最新网址:“嗯!” 郭安微微点了点头,便不再言语。 朱复等了半晌,发现郭安竟然在闭目养神,不由气急,“郭长史为何不言语了?” “此事殿下尚在保密,不愿让太多人知晓。”郭安道。 朱复气的直吹胡子瞪眼,“老夫乃是燕王府长史,怎能是外人?” “没说您是外人!” 郭安仍是一脸淡然,“要不然,殿下也不会允许您前去农场。 等到了农场,您就知道了!” “郭贼……” 反正,不管朱复怎么问,郭安便是闭口不言。 哪怕是朱复大骂郭贼,郭安也只是相笑以对,丝毫不恼,颇有狗贼风范。 朱复气急,但又毫无办法。 而前方马车上,朱标则是对这一路上的水泥道路,惊叹不已。 等众人到了农场。 农场周围,早已戒备森严,两千个披甲执锐的燕山卫,将农场方圆二十里都监管着死死的。 丁尚与郭秉雍、郭直等人,齐齐站在农场大门口候着。 “小人恭迎太子殿下,参见燕王殿下!” “诸位都快起来吧!” 丁尚与郭秉雍、郭直等人,便都连忙起身,满脸激动的看着朱标。 他们眼前这位,可是大明的太子殿下,未来的皇帝陛下,此时竟然要来亲自巡视他们的农场,还有他们种植的稻谷。 心中自豪感顿生! 可惜,这会朱标已经急不可耐,根本顾不上与丁尚、郭秉雍、郭直等人说话,便径直往里面走去。 身后,朱棣与郭安等人连忙跟上。 很快,便来到那一百亩稻谷前。 看着面前那稻穗硕大还又饱满的稻谷,朱标顿时满脸激动。 同时,曹震与李景隆等人,也认出眼前这一大片稻谷与周围那些稻谷的不同之处。 朱复则是怔怔的站在那片良稻面前,认真的看了半晌。然后,又跑到隔壁的普通稻谷前,看了半晌…… 再之后,直接干脆站在两片不同稻谷的中间。 左看看,右看看…… 半晌后,又跑到郭安面前,满脸激动的问道:“郭长史,良稻成功了?” 好像,刚刚骂了一路的郭贼的那人不是他一般! “算是!” 郭安淡声回道。 朱复丝毫不介意郭安的语气,继续问道:“郭长史,这些良稻可以亩产多少稻谷?” 郭安道:“忘了。” 朱复眼睛直接瞪起:“……” 当然,朱标的神情也好不了多少。 不过,朱标并没来回跑,只是在那片良稻外看了一圈,走到一旁的普通稻田处看了一会。 最后,一脸激动的走到朱棣身旁。 “老四,你为我大明百姓干了一件大好事啊!仅仅这一百亩稻谷,便是泼天大功。 往后,我大明不知有多少百姓,都能因你这一百亩良稻,能吃饱饭! 不知有多少百姓,可以因为这一百亩良稻,而不会被饿死…… 这些良稻,乃是我大明的国本,社稷之基石……” 朱棣一脸淡然,“大哥所言极是,只要再让郭秉雍、郭直几人研究几年,说不定,这些良稻的产量,还能再提高!” “还能提高几成?” 朱标一怔,随即便满脸惊喜问道。 朱棣无奈回道,“大哥,研究这些良稻,乃是一个漫长的细致活,至于需要研究多少年,能提高几成,恐怕谁也不敢保证。” 听此,一旁的郭安微微松了一口气,幸好朱棣还算听进去他的话了,没有乱夸大言语。 朱标微微点了点头,便又忍不住看向远处那漫无边际的稻田,“老四,这些稻谷可否收割了?” 朱棣道:“这些稻田,这几日正好熟透,可以收割。要是大哥再不来,我便会让农场老卒与护卫们,开始收割!” 朱标眼睛一亮,“如此,那便现在就叫人收割,咱要亲眼看看,如此硕大的良稻,可亩产多少,咱要回去向爹好好的说上一说!” “听大哥的!” 朱棣朝着一旁的唐云与丁尚等人下令道:“速速安排人,收割稻谷! 良稻与一旁的普通稻谷,也都一同收割!” “是,殿下!” 丁尚与唐云几人连忙应道。 随即,便迅速安排下去。 数百个老卒与兵将,拿着镰刀,便开始收割起水稻。 每一个兵将与老卒,都是十分卖力。 不仅朱标想知道这些良稻能亩产多少,他们这些老卒与兵将们,更想知道,剩下的这些良稻能产多少稻谷。 要是也和前几天那亩一般,那便足以证明,他们这两年没有白辛苦。 “大哥,想要将这些稻谷收割完,还需很长一段时间,我等去里面歇息一会吧!” 看了一会,察觉到一旁的朱标额头上汗珠又不住的往外冒着,朱棣眉头微微皱了下,有些心疼。 “不用!” 这次,朱标却是十分倔强,“这么多的老卒与兵将都在收割水稻,想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