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朱棣倒茶,还请郭卿直言 (第2/2页)
直言了!” “唉!” 郭安无奈叹息一声,朝着朱棣拱手行礼,“微臣并非有意欺瞒殿下,微臣只是以为,殿下身为当事人,更应该有忧患之心呢。” “嗯?” 朱棣神情一凝,“郭卿这是何意?” 郭安缓声道:“殿下,你可还记得,大汉的七国之乱?” 朱棣一愣,随即大怒,死死盯着郭安,“放屁,咱几个弟兄再怎么不堪,怎么残暴不仁,也不可能去举兵……” 郭安苦笑道:“殿下,您这一代藩王不可能,但是下一代呢?又或者,陛下与太子殿下也相信您几位不会,但是太子殿下之后的皇帝呢?” “……” 朱棣沉默了半晌,才缓声说道:“所以,他们会削藩?” 郭安道:“殿下,陛下信任殿下等人,因为殿下等人是陛下的儿子,是太子殿下的兄弟。 陛下觉得,殿下等人手中有兵,会是朝廷的助力,是太子殿下最牢固的助手!” 朱棣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但是,等到太子殿下之后,各大藩王也会换上一茬,那么各个藩王与朝堂上的皇帝陛下,不知还能存留下几分亲缘关系呢?” 说完,郭安便起身告罪,“还请殿下恕罪,微臣胡言乱语,大言不惭……” “行了,行了!” 朱棣满脸烦躁的摆了摆手,“所以,日后咱燕王一脉,都得搬去高丽与倭国?” 郭安道:“还请殿下恕罪,微臣也不知后世之君的性子。 不过,只要不赶尽杀绝,燕王府一脉也可居住在北平府,最多失去了军权,反正到了那时,高丽与倭国,定然彻彻底底成为殿下之国家。” 朱棣叹息一声,起身朝着郭安道:“郭卿辛苦了!” “殿下言重了,此乃为臣之责!”
郭安连忙回道。 也是为了自保而已,他既然已经被印上了燕王一脉的印记,也不管靖难还能不能发生,或是成功。 他都要为了他的以后努力! 朱棣再次感慨道:“只是,本王该如何自处为好啊?” 郭安回道:“静观其变即可!” “静观其变?” 朱棣下意识的看向郭安。 郭安急忙道:“微臣全听殿下的!” 朱棣缓缓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那便静观其变吧!” “是,殿下!” 郭安应道。 朱棣又问道:“郭卿,你觉今日那通州知州焦甲今日之举动是为何?” 郭安老实回道:“还请殿下恕罪,微臣这两年经常在海外,对那位焦知州并不了解!” 朱棣说道:“此人咱了解,江西吉安府人,任通州知州将近四年了,一直没有得到升迁,也从未压榨过百姓的钱财。” 郭安继续看着朱棣,还在等着朱棣继续往下说去。 至于朱棣,也是静静的看着郭安。 郭安只好说道:“殿下,此人想在此事上赚钱?” “自是!” 朱棣微微点头,“不过,此人也有可能,想借着此事,来攀上咱燕王府的大船!” “也是一位野心之人。” 郭安毫不走心的附和道。 朱棣:“……” 顿时没了和郭安继续谈论下去的兴致。 …… 两日后。 整个北平府,又因为铺建水泥大道之事,彻底沸腾了起来。 甚至,还有一些州县主官,也都眼巴巴的前来拜见朱棣,想要给他们县也修建一些一条水泥大道。 可惜,这些州县主官,连燕王宫大门都没进去。 只能满脸通红的羡慕那几个已经热热闹闹,联合治下士绅提前征调劳役的知州知县们。 十日后。 “一万两千人?” 听到朱复口中说出的人数,朱棣与郭安都是一惊。 朱复大声禀报道:“殿下,微臣听闻,通州、漷县、武清县、直沽、大沽等地的百姓们,听闻殿下要给他们铺建水泥大道,便都积极服役。 甚至,有些百姓家中,还有父子三人,都想服役!” 郭安道:“如此之多的人,那便不用去高丽与倭国捉劳役了!” 朱棣也是满眼喜色,这么多人都想服劳役,证明他燕王深得百姓信赖。 “还需削减一些劳役!” “不必!” 郭安连忙摇头。 “郭卿有何良策?” 朱棣与朱复两人,都不由满脸好奇的看向郭安。 郭安道:“殿下,可让每一个州县劳役,就近铺建他们州县的水泥大道。 如此,水泥大道便可分成十段,甚至是数十段来铺建。 等到最后再将这些水泥大道首尾互相连接起来……” “甚妙!” 朱棣点头同意。 朱复思索片刻,皱着眉头道:“殿下,如此多段水泥大道铺建是好。但是,每一段水泥大道都需要精通铺建水泥大道的工匠来管理,咱府上,并没那么多的工匠!” …… 求月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