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4章 二百五十万两贡银传遍朝堂上下 (第1/2页)
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正文卷第364章二百五十万两贡银传遍朝堂上下“太孙殿下所言极是,现如今,燕王殿下都如此不遵朝廷,倘若日后,燕王府彻底教化高丽与倭国,那燕王府岂不是……” 黄子澄也是一脸愤然。 燕王此举,在他们这些尊重礼法的文官眼中,已经属于大逆不道之事。 朱允炆缓声问道:“黄先生,你觉得此事,可上奏皇爷爷?” “陛下?” 听此,黄子澄心中一紧,一想到那位好像可以看透他们心中所想的朱元璋,他便是有些胆怯。 不过,想到礼法,黄子澄心中又是一番大定。 “太孙英明,燕王如此狂妄,太孙身为大明储君,于情于理便当上奏弹劾,朝中大臣也都必皆然相随。” 朱允炆忍不住担忧道:“可是,燕王年节之前,刚刚给皇爷爷贡二百五十万两白银!” 黄子澄缓声宽慰道:“太孙殿下切莫担忧,燕王殿下以往是年年给陛下贡银!” “黄先生,这次是白银!” 朱允炆认真道, “白银?” 黄子澄一愣,随即便是反应了过来,顿时瞪大眼睛,满脸不敢置信的问道。 “太孙之意,二百五十万两贡银,全部都是白银,没有铜钱、宝钞,或是其余宝物代替?” “正是!” 朱允炆微微点头。 黄子澄整个人直接愣在原地,那可是二百五十两银子啊. “燕王居然贡这般多的银子,如此倭国银山,每年至少可炼出一百万两白银!” 朱允炆一脸正色道:“至少一百五十万两!” “这……”黄子澄愣住了。 朱允炆再次连忙说道:“黄先生,燕王叔贡银之事,皇爷爷严令所有人不准外传。 此事,孤也只告诉黄先生一人。 因此,还请黄先生务必守口如瓶!” 黄子澄顿时满脸感激的对着朱允炆说道:“太孙殿下如此信任微臣,微臣必然不敢辜负殿下!” “孤自是相信黄先生的忠心!” 朱允炆缓缓点头。 随后,便说起来他的担忧。 “孤只是担忧,皇爷爷喜好银子。 而燕王去年刚刚给皇爷爷贡这么多银子,今年年节一过,北平府便传出此等事,应是燕王有意为之。 甚至,燕王府那些从高丽与倭国回来的官吏,还公然在北平府宣扬高丽与倭国之美! 蛊惑那些北方士子,都去燕王府效力,前去高丽与倭国为官。 此等种种之事,恐怕皇爷爷会看在那二百五十万两贡银的面子上,饶恕燕王!” “燕王竟然如此jianian诈狡猾?” 黄子澄的眉头瞬间皱起,“用如此重银来贿赂陛下,但朝堂若是放任燕王如此折腾下去,北平府那上万读书人,都会投入燕王麾下。 如此,燕王府之势力更是庞大,难以扼制!” 朱允炆皱眉道:“这可如何是好?” 黄子澄心头一狠,便建议道:“殿下,我等可这般……” 朱允炆脸色一喜,随即便担忧道:“黄先生,此计当真可成?” 黄子澄满脸自信,“殿下乃是储君,那些朝臣虽不敢违抗陛下之意,但也绝不敢与殿下作对。 只要微臣寻人做的隐秘一些,保管陛下会以为,此事乃是燕王为了收买北方士子之心,而故意传出去的。 而朝堂上,户部、工部、兵部,素来都是十分缺银子。 让他们知道此事,必然日夜上奏,陛下恼怒之下,燕王此举定然得不偿失!” “善!” 朱允炆顿时信心大增,“此事便交给黄先生了!” “还请殿下放心……” 黄子澄一脸肃然。 …… 两日后。 突然从北平府来了一个商贾。 商贾在与友人饮酒之时,因友人对北平府的一些事,有些不信,认为那商贾在夸大其词。 已经有些微醉的商贾,顿时大怒,直接开始大声炫耀道。 “张兄怎的知道,仅仅年节之时,燕王府给那些燕山卫与官吏们,发放年货,便是拉了上百辆大车!” “仅仅一个普通的燕山卫兵士,都分到半斤上好的豕rou,五斤新鲜蔬菜,一两白银,五两宝钞……” “此事,乃是咱亲眼所见!一个普通兵士都可得到这么多的年节福利,那些百户、千户,甚至是指挥使又能得到多少?” “还有,咱听说,燕王府上那些官吏回家过年之时,都是用马车来拉运燕王殿下发放的年货!” “这怎么可能?燕王府有多少兵将,又有多少官吏,燕王殿下这般发放年货,燕王府有这么多的钱财?” “啧!” 商贾一脸不屑,“少见多怪,你可知燕王殿下在倭国有一座银山,每年能炼出上百万两白银来。” “甚至,去年年节之时,燕王殿下就给陛下贡银二百五十万两! 全是白银,没有任何宝钞与铜钱折算……” “嘶……竟然这般?” “是啊,现在整个北平府都传遍了。那些北方的所有读书人,都到处寻找门路,想要进入燕王府,给燕王殿下当书吏呢!” “……” “什么,去年,燕王给陛下上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