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殿下,世子妃肚内定然是个大孙 (第1/2页)
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正文卷第368章殿下,世子妃肚内定然是个大孙这件事,不到几日,便闹的极大。 朝堂上下震撼。 很多北方籍贯的官吏,纷纷气愤填膺的上奏,请朱元璋彻查此事。 同时,也有十多名监察御史,纷纷上书,请求朱元璋下诏严查此事。 朱元璋自是大怒。 这时,二虎再次端着三本奏折,走了过来:“陛下,晋王殿下、燕王殿下,还有秦王殿下,也都有奏折上来!” “哼,呈上来!” “是,陛下!” 二虎连忙将那三本奏折,恭恭敬敬的递了上去。 “哼,一群混账东西!” 朱元璋只是看了一眼,便直接满脸嫌弃的将那三本奏折扔的远远的。 下方,二虎紧紧低着头。 一旁,朱允炆连忙说道:“皇爷爷息怒!” 朱元璋突然看向朱允炆,问道:“太孙,你好好看看那奏折,晋王、燕王、秦王都上奏,虽没有明言。 但暗中却是指责,你这个皇太孙为了打压他们这些藩王,居然联合刘三吾这些南方官吏,在科举之上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动乱国本,此事你可有何辩解?” 朱允炆脸色顿时大变,满脸惶恐的解释道:“皇爷爷明鉴,孙儿虽然有些担忧各地王叔拥兵自重。 但是,科举为我大明选拔贤才,乃是我大明国本,孙儿怎敢在此事上动手脚。” “而且,刘老学士为人慷慨,不设城府,公正廉洁,乃是有名的坦坦翁。 皇爷爷不信孙儿,也应信刘老学士啊!” 朱元璋神色稍缓,再次问道:“伱真没插手此事?” 朱允炆心中一松,急忙道:“皇爷爷明鉴,刘老学士今年已经八十有五了。 如此高龄,刘老学士怎会做出这等晚节不保之事?” “孙儿所言有理!” 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对于刘三吾这个刚直不阿的好顽固,他还是很信任的。 那么,便是白蹈信这些副主考了! 想着,朱元璋不动声色的说道:“来人,命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局校书严叔载等人,与落第试卷中每人再各阅十卷,寻其不佳试卷,呈上来,以用增录北方士子入仕!” “是,陛下!” 很快,便有内侍下去传召。 “二虎,再派人去查查白蹈信这些副主考!” “是,陛下!” …… 只是。 几日后,朱元璋再次呆了。 经过他指派的那些官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也都是一塌糊涂,文理均是不佳。 而且,此次录取的那五十一名进士,也都是真才实学,没有一人弄虚作假。 对此,朱元璋庆幸之时,也有些疑惑。 不过,不论如何,此次科举没有舞弊之事,那便是一大好事。 只是。 等到朱元璋公布出结果之后,朝堂上下,再一次一片哗然。 那些北方士子,更是怒火冲天。 而且,朝中的那些北方官员,更是在朝会上直言进谏。 不管张信等人是否如实调查,他们都要拼命争夺一番。 这已经涉及到了南北士林生死之争。 应该是北方士林的生死…… 要是坐实了,此次科举一片公平公正,所有北方士子都不如那五十一个南方士子。 那么,之后的大明每一次科举,那些南方官吏都可以在其中做手脚,尽情的打压北方士子。 于是。 在这些官员的激烈进谏下,朱元璋也终于明悟了过来。 随即,阴沉着脸,再次令二虎细细调查。 同时,吩咐那些锦衣卫,也要严密查探。 京师闹的有些天翻地覆,不管是南方读书人,还是北方读书人,都是两眼通红,恨不得直接来一场rou搏,彻底消灭对方。 而在北平府,燕王宫。 朱棣却是心情大好。 科举之事,闹腾的越大,对他燕王府越是有利。 甚至,朱允炆那小子,还能逼迫更多的北方读书人,投入他燕王府,去高丽燕国与倭国当官。 郭安自是知道朱棣那心照不宣的小心思,也没去理会他。 不过,心中还是有些遗憾。 送出二百五十万两白银,再加上这件凑巧的科举大案,居然还是让朱元璋没有生出什么别样的心思。 难道,嫡长子在老朱心中地位就那么牢不可破? 虽然这样想着,但并没耽搁郭安做事。 拿出一本账本,对着朱棣禀报道:“启禀殿下,北城那一片废地,一千六百亩,此次共拍卖出六十六万两宝钞!” “六十六万两?” 听到这个数字,朱棣的注意力,直接转移了过来,有些惊诧。 “郭卿,那片废地又涨价了?” 郭安淡声笑道,“殿下,那可不是废地,而是我北平城一众官吏士绅,还有那些富商们集中居住的富贵之地!” 听此,朱棣则是有些不以为意。 而这时,朱高炽却是步履匆匆,但却是一脸喜色的从外面走了进来。 看到朱棣与郭安两人,朱高炽的嘴角便忍不住上扬。 这让朱棣与郭安两人,都不由一脸疑惑。 朱高炽则是对着朱棣恭恭敬敬的见礼:“孩儿见过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