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四章 拐人回家! (第1/2页)
几天之后,成都。 邦德坐在酒店的房间里,看着最新发来的情报皱眉。 “根据后方的情报,相关部门刚刚跟华夏达成了一项协议,用之前迫降的Ec-130h以及机组成员,交换滞留在我们国内的一批科研人员。” “其中,有一名叫做陈云勇的专家,他是航空发动机方向的,但在最近的审查中,他的房间里发现了有关升力风扇的技术文档。” “我们有理由怀疑,他与成都飞机的新项目有关,并且很可能将会在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 听到他的话,肖恩下意识地挠了挠头。 “这个判断不会太牵强了吗?毕竟,他们这次交换的科研人员数量不少,陈云勇并不算多么突出。” “按照资料,他已经有接近5年的时间没有从事科研工作了吧,他一直在普林斯顿任教,接触的也都是很基础的技术和信息。” 邦德恨铁不成钢地瞪了他一眼,开口骂道: “牵强?什么叫牵强?” “难道一定要等他们把人送到研究所里,拿到了证据,才叫不牵强吗?” “情报工作本来就是这样,根据所有可能存在的线索去做合理的推演,如果一切的线索你都觉得牵强,那我们还干什么干?直接回德克萨斯放牛得了!” “......好吧,听你的。那我们需要做什么?” 肖恩无奈地摊了摊手,表情有些微妙。 他始终觉得,自己这个搭档有些太过于神经过敏了,明明是没有多大关联的事情,却硬是被他扯到了一起...... “我们不能让他顺利进入项目组,至少现在不行。” 邦德斩钉截铁地说道。 “怎么做?如果协议已经达成,那么他们回国的手续就不会有任何阻碍,总不至于,你想把飞机炸了吧......” “蠢货,这就是你想出来的办法吗?” 邦德狠狠咬了咬牙,他想不明白,自己这个搭档怎么会这么愚蠢。 把飞机炸了? 开什么玩笑! 且不说实际cao作上有多大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这次的“放人”,是建立在“协议”的基础上的。 只要那些专家没有平安落地,对方就会将其视为毁约。 到时候,别说己方机组成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更加剧烈的冲突。 没有人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 他叹了口气,强压下已经升起老高的怒火,耐心地解释道: “我们必须让他们平安回到国内。” “但是,我们不能让他们顺利进入成都。” “要制造这样的结果,我们有很多方法。” “极端一些的,车祸,事故,疾病.......” “柔和一点的,绯闻、黑料、谣言.......” “动动你的脑瓜子,如果一个资深学者,被爆出在国外期间私生活不检点,且与敌对部门来往密切,那他如果再想进入核心项目,是不是要经受更严格的审查?” “有道理!” 肖恩赞同地点了点头。 “那我们就这么办?” “.......我只是举个例子,具体怎么办,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 “不过,不管怎么样,先把谣言放出去吧。” “另外,有关特殊工作小组的调查,进行得怎么样了?” 听到邦德的问题,肖恩连忙从身边的公文包里取出一叠文件,交到了他的手里。 “目前已经根据行动轨迹圈定了一些范围,经过排查,大概有360人的行动轨迹存在交叉。” “这些人被分成了总共29个小组,在排除明显不符的19组后,大概有10组,可能与那个特殊工作组有关。” “总人数是112人。” “.......你在跟我开玩笑吗?112人,想要提取出真正跟特殊工作组有关的人员,你觉得很容易吗?” “不容易。” 肖恩叹了口气,随后继续说道: “但这已经是我们能做到的极限了。” “他们的行动非常隐蔽,保密措施也做得很好,想要进一步深入,基本没有可能。” “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拿着这一份名单,等待进一步的线索出现。” “一旦有新的线索,我们就能继续缩小范围,甚至确认最终的人员名单。” “只要有了人员名单,后续的事情,就会简单得多了。” 听到这里,邦德微微点了点头。 好吧,自己这个搭档虽然有些时候表现得不太靠谱,但毕竟还不是废物。 这样的工作方式极有条理,也符合情报工作的逻辑。 至少,他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没有白费。 思索了片刻,他开口说道: “继续跟进吧,如果有新的进展,一定要及时通知我。” “另外,重点关注成都、沈阳之间的航班,尤其是专机!” “如果军机有可能看到的话,那就更好!” “明白!” 肖恩郑重点头,随后,便带着资料转身离去...... ..... 而另一边,陈云勇已经跟601所搭上了线,联系人则是雷刚。 “.......所以基本的情况你也知道了,我们这边确实需要人手,升力风扇项目长期没有进展,必须要一个强力的领头人来带队。” “具体困难到什么程度?” 听到雷刚的话,陈云勇开口问道。 “从0开始的那种程度。” “理论也没有任何准备?” “没有。” “总压比问题解决了吗?” “没有。” “......明白了,我会尽快到位的,伱们做好准备吧。” 说罢,陈云勇直接挂断了电话。 一旁的妻子刘慧霞略有些担忧地拉住了他的手,关切地问道: “怎么样?” 陈云勇摇了摇头,没有立刻回答。 实际上,为了最大程度确保安全性,两人的对话中几乎没有涉及任何有关真实项目的具体信息。 但哪怕仅仅是只言片语,雷刚也传递出了关键的现状。 没有模型,没有基础理论,没有数据.......这么搞,要想搞出两级对转升力风扇来,谈何容易? 思索了片刻,他才回答道: “问题没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此时两人都已经收到了有关“近期撤离”的通知,所以已经不存在什么信息上的隔阂。 “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从零开始,哪怕加上我,也不过是给这个‘零’,稍微加上了几个小数点之后的数字而已。” “没有那个突破性的‘1’,一切都是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