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七章 希望 (第1/2页)
另一边,陈念也早就收到了J-20b成功首飞的消息,他的心里倒是没有太多波澜,因为对他来说,这就是一个势在必得的结果。 从最开始的歼二十二,到现在的J-20b,这只不过是他的科技版图的小小一角,即使达成了,也只是跨出了第一步罢了。 但当然,他也知道这件事情意义重大。 这意味着,我们在中、近距离上,都已经完成了空中战斗力的部署。 如果继续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等航母出来时,第一岛链将被牢牢控制,成为一道死线,而第二岛链,也将真正被纳入版图。 现在,我们缺少的唯一一件东西,就是远程打击能力了。 战略导弹在发展,但光靠它,还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能让一个国家形成超远程战略威慑的,只有一件东西: 战略轰炸机! 所以,他的目标很明确。 在军工领域,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h2o的问题。 在已经有了歼二十、歼二十二的技术积累的前提下,h-20的制造难度已经大幅降低,可以逐渐提上议程了。 不过...... 都已经到了这一步了,区区一架h-20,真的就能满足野心吗? 或许,它将像歼十一样,成为一个跳板,为更进一步、更具有威慑性、压制力的装备开路。 想到这里,陈念打开系统,查看了h-20的解析要求。 4.8个源点。 相比起他手头的8.6个源点的积累来说,倒不算是太多,不过,如果能进一步拆分的话,解析要求显然是可以进一步降低的。 但这玩意儿不能靠自己来拆解,毕竟,2005年的时候,h-20项目应该都还没有正式立项,设计方向也不确定,自己盲目去拆,只能造成拆出来用不了的尴尬局面。 想到这里,陈念拿起了电话,直接打给了大总管陈果。 仅仅几分钟之后,陈果便走进了他的房间。 “怎么了小念?有事?” 陈果热情地问道。 陈念点点头,回答道: “陈教授,确实有事情想跟你了解一下。” “我想问问,我们现在有已经立项的战略轰炸机项目吗?” “战略轰炸机?” 陈果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随后开口问道: “轰-6K改型项目算吗?这事儿西飞603所正在做,融合了新的雷达、航电系统,发动机也有升级,算是比较大规模的改造项目了。” “按照他们的报告,这个改造项目在轰-6h的改造比例达到了90%以上,无论是航程,载弹量还是电子化信息化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除了这个之外,西飞那边还有几个小型的改造项目,也是基于轰-6h的.......” “不是。” 陈念打断了他的话。 “我说的是,全新的,下一代的战略轰炸机。” “这个没有。成飞那边倒是有意向,不过他们做不了,按他们的说法,是打算603,611,601三所联合,一起看看有没有机会。” “但目前也只是有人提出了这个看法,连讨论的阶段都还没有到呢。” “这样.......” 陈念微微点了点头。 果然跟他想的一样,这架之前从来没见过的h-20,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要立项的迹象。 按照时间线来推理,正常发展下,估计要到08年以后,这项目才会正式上马。 难道自己也要等到那个时候? 陈念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头,开口问道: “陈教授,你觉得,我们如果现在上马一个大型的战略轰炸机项目,在资源上、经济上能吃得消吗?” “吃不消。” 陈果果断地回答道。 “短期内我们不可能再上马超大型的军用装备项目了,资金完全不够。” “你看看现在在进行的项目有多少,除了星火小组下属的项目,海军那边还有055项目,陆军还有99A项目、各类战略导弹项目,这都是吞金兽。” “在这个时间点再搞战略轰炸机,不仅没有收益,反而会拖累其他必要的项目。” “小念,你有想法?” 陈念嗯了一声,回答道: “是有点想法,但听你这么一说,好像确实搞不了啊。” 他叹了口气,脸上全是无奈的神情。 没办法,在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其客观规律的。 哪怕是自己有挂,也要被限制在这个客观规律的范围之内。 技术可以通过解析获取,那资源呢? 没有足够的材料,你不能解析出来吧? 没有人才储备,系统不会告诉你怎么造人吧? 没有钱,总不能解析一台美钞印钞机吧....... ----哎?这倒不是不可以....... 看着陈念的表情,陈果安慰着说道: “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我们的进度已经够快了,有时候,该慢就需要慢一点。” “再说,你手头的项目也不算少,深蓝项目还在进行中,也会有需要伱去帮忙的地方。” “要实在是闲不下来的话......那就先做做技术准备,不要实际启动好了。” 听到这话,陈念眼前一亮。 “你说预研?” “是啊,预研战略轰炸机。” “只要不进入实物验证环节,其实消耗的资源是有限的,人员规模也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以前穷的时候,我们很多项目都是这么走的。” “要么怎么会有服役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说法呢?” “有道理啊!” 陈念欣喜地说道。 是的,这个时间点上h-20项目确实很不合适,强行启动的话,哪怕能撑下来,那也是穷兵黩武,会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伤害。 但预研就不一样了,先做技术准备,先攻克理论难关,等条件成熟了,再一鼓作气地造出来。 歼二十项目走的不就是这条路吗? 如果不是资源齐备,哪怕自己解析出来的技术再怎么牛逼,也不可能那么快出成果。 这就是一个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的策略。 想到这里,他立刻开口道: “我觉得可以,我们先成立一个小组,把预研的工作准备起来吧。” 停顿了片刻,他继续说道: “而且,我觉得这个项目不需要完全由我们自己来做!” “拉上俄国,他们在这方面很有经验,技术也先进。” “我们联手的话,对双方都有好处!” 陈果郑重点头,回答道: “好,这件事情我来安排!” 得到了他的回答,陈念心满意足地舒了一口气。 其实,拉俄国入伙算不上是临时起意。 他在想到战斗机的时候,脑子里就已经闪过了一个名字。 pAK-dA。 那是一款具有可变后掠翼的隐身战略轰炸机。 如果能把这款飞机的技术嫖过来,那真的就是赚大发了....... ....... 而另一边,莫斯科,UAc总部大楼。 马罗科夫安静地喝着茶水,悠闲地与对面叫做伊柳申科的男人聊着天。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