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三章 大佬的疑问 (第2/2页)
想要做的。” “但问题是.....我手里其实已经有项目了,再去接新项目,不太合理。” 听到朱学军的话,陈果解释道: “这的确不符合你们的项目管理要求,但是......我们没有办法。” “项目的时间很紧,只有两个月。”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很强的带头人,来完成这个项目,你是最好的人选。” “至于合不合理这个问题......你放心,我们会搞定伱的上级的。” 电话那头,朱学军沉默了片刻,随后叹了口气说道: “好吧,说说项目的具体情况?” 实际上,在听到“时间只有两个月”这句话之后,她的心里就已经对这个项目产生了担忧。 因为从她的视角来看,把时间压缩到这个程度的,要么是小型改进项目,要么就是一些好大喜功的形式主义项目。 无论是哪一种,其实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不尊重,甚至可以说是......侮辱。 但是,同时她也知道,星火小组目前在国内完全可以说的是是炙手可热,既然是他们做的决定,那自己能拒绝的可能,其实是很小的。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给他们一个面子。 毕竟,在华夏现在的科研圈子里,确实还是有一些不得不去遵守的潜规则的。 然而,下一秒,陈果说出来的话,却让她的情绪直接由无奈转为了愤怒。 “我们想要做一款新的地对地导弹。” “这款导弹可以基于dF-15的整体框架去做优化。” “但要求是,它的射程必须达到1000公里以上,具有高超音速突防性能,采用乘波体设计、可以实现钱学森弹道机动,并且,要能稳定能突破宙斯盾系统的。”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朱学军的语气有些不善,她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却还是做不到心如止水。 这简直是太荒诞了。 按照陈果的描述,这样一款导弹可绝对不仅仅是dF-15改进型那么简单。 无论是哪一方面的性能,都不是当前的cALt能够达到的。 而且,只给两个月的时间? 你在开什么玩笑?! 真要研发出这样的导弹,两年都不够好吗? ----不,两年是绝对不够的。 准确地来说,十年之内,都不太可能。 而电话对面的这个男人,居然就这么理所当然地说出来了...... 本以为星火这个骤然兴起的组织与其他部门是有所不同的,结果还是外行指导内行,zz意义压过实际意义吗? 稍稍停顿了片刻,她继续开口说道: “陈教授,我不知道你们内部是怎么讨论的,但是我必须要告诉你,这件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你所说的这些条件,哪怕单独拎出一个来,都需要长期的、艰苦的研究,才有可能实现技术突破。” “而这个长期,它是要以年为单位来计算的。” “现在,这么多的条件组合在一起,而你只给两个月的时间,我想问问,你自己觉得有可能吗?”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计划会被提上日程,但我一定要说,这是对科研工作的侮辱!” 听到朱学军充满愤怒的声音,陈果赶紧说道: “朱总,你误会了。” “我们既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那就一定是有所准备的,这也是我们小组一贯的工作方式。” “实际上,这些所有的技术难点,都已经有了相应的进展,并且会在近期内输出成详细的技术文档。” “你们需要做的,只是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想办法用最快的速度去做成果实现而已。” “???什么叫已经有了进展?” 朱学军大惊失色,语气由之前的愤怒,直接转变成了难以置信。 “呃......这个我不太好解释,因为我也还没有拿到相关的文档。” “那你怎么确定,这些技术是真实存在的?” “很简单。” 陈果略一停顿,随后说道: “因为我们造出了歼二十二,还有J-20b。” “.......” 朱学军沉默下来。 在这一刻,她突然觉得自己之前的表现有些可笑。 是啊,自己明明知道星火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也完全了解他们之前的项目情况的。 可即便是这样,在听到他们所提出的项目要求时,第一反应居然还是质疑。 这有什么好质疑的呢? 在J-20b出现之前,有人相信他们真的能解决技术问题吗? 没有吧? 但问题是,他们不仅解决了,还在短到不可思议的时间里,完成了第一架试验机的首飞。 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合理”,不正是跟这次的所谓“新导弹”的情况一模一样吗? 想到这里,她开口说道: “好吧......我明白了。” “你们去向上报告吧,我可以担任主官。” “但是,在正式启动项目之前,我想跟你们的那个......技术负责人?姑且这么叫吧。” “我想跟他聊一聊,听一听他的想法。” “没问题,我会给你安排时间的。不过在此之前,你需要签署一份额外的保密协议,具体的流程,我会再与您联系。” “我?还要签新的协议?” “是的,这是上级的规定。” 陈果毫不迟疑地回答道。 朱学军再一次感觉自己的认知受到了挑战。 在军工科研领域,除了老一辈的那几个名字,还有谁能比自己的保密级别更高吗? 这个星火小组,好像比自己原本预计的,还要更神秘啊...... 两人又围绕着有关保密事宜的话题聊了几句,随后,陈果跟朱学军告辞,电话挂断。 他在纸上写下了“朱学军”的名字,心里暗暗想着: 这种顶层的科研人员确实是更难打交道。 它们不仅对待科研的态度严谨,甚至这种严谨的态度已经渗透到了他们人格的方方面面。 他们永远都保持着怀疑、保持着探索和检验的欲望。 也就是这样的特质,在驱使着他们不断前进。 压迫感很强啊。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想,其实自己是不用担心的。 因为,无论朱学军有多强,都毕竟还在合理范围之内。 而将要去为她“答疑解惑”的,可是这个国家里,最大的一个bug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