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_第二百零五章 领先十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五章 领先十年 (第2/2页)



    这摊子是有点大。

    他之前怎么也没有想到,国内在基建方面的装备差距不仅仅体现在盾构机这种大杀器上,甚至连他自以为是最基础的挖掘机,都有那么大的问题!

    以前天天听广告说什么“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久而久之,还真就形成了误区,以为蓝翔真的就是挖掘机技术最强的地方了。

    但仔细一想,人家就算强,那强的也是挖掘机cao作,不是挖掘机制造啊!

    很显然,国内现在还停留在一个会用不会造的早期阶段......

    真的得解决这个问题才行。

    想到这里,他开口说道:

    “如果我们确定要从工程机械下手,那就必须要圈定出几款重点装备,通过重点装备的发展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在这一块,各位有什么建议吗?”

    会议室里再次安静了片刻,随后,有人举手道:

    “盾构机肯定是要搞的,这个毫无疑问。”

    “其次,我认为,挖掘机、大型路面起重机也要做,这两件装备是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陈念点了点头问道:

    “还有吗?”

    “架桥机,龙门吊!”

    “好,还有吗?”

    “其他的......考虑到技术兼容共享的话,暂时就没有了吧?其他人有补充吗?”

    众人纷纷摇头,陈念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下了这些装备的名词,同时暗暗在系统中设计好了词条,开始检查解析完所有装备所需要的源点。

    粗略估计下,这些装备至少要消耗掉他19个源点,甚至他现在手头的源点都还不够!

    ----不过,这是在用最笨、最武断的方法去解析的前提下做出的预测。

    实际上,如果能梳理出关键技术,并去除掉重复技术的话,源点消耗应该会有大幅降低。

    16个源点是肯定够的。

    就是完成之后,剩不下多少罢了。

    陈念松了一口气,随后开口道:

    “那我们的方向就暂时这么定下吧。”

    “后续,我会召集相关工作人员启动项目。”

    “技术方面的问题,大家不用过于担心。”

    “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一个:怎么样把这个项目,落地到实处......”

    ......

    会议结束之后,陈念按照惯例来到陈果的办公室,跟他讨论项目的细节。

    一进到办公室里,陈果便立刻找出了报表,轻车熟路地说道:

    “这是我们现在可以调用的所有资源的列表。”

    “其中,包括备选的项目参与单位、技术基础情况、主要人员配置、以及此前的装备研发经验报告。”

    “那么快就整理好了?”

    陈念惊讶地问道。

    “不算什么,星火小组现在权限很高,很多东西都是备着的,前期专家组做调研的时候也用到了。”

    “刚才我们讨论的时候,我就让人整理了,知道你要用。”

    听到这话,陈念微微点头,沉下心来,开始阅读陈果给他的报告。

    实际上,报告的内容已经做了大幅度的精简,他真正需要看的东西并不算多。

    短短半个小时时间,他便已经对当前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知。

    “所以,目前国内实力最强的工程机械制造公司,还是徐工集团?”

    陈果点了点头,回答道:

    “是的。三一也很强,但是三一主要集中在超大型装备上。”

    “铁建的话,做盾构机主要是靠他们,但没办法在全局上挑起大梁。”

    “我的建议是,这个项目如果要做,那还是以徐工为主,三一辅助,铁建就负责细分的专项。”

    “我也是这么想的。”

    陈念赞同地说道。

    但也就是这时,他突然发现,陈果的神情似乎有些犹豫。

    “怎么了?有问题吗?”

    陈果皱着眉头思索了片刻,开口回答道:

    “是有问题。”

    “我突然想到,如果要做这个项目的话,我们面临的恐怕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

    “不仅仅是技术?资源?资金?人才?还有什么?”

    陈念疑惑地问道。

    “都不是,是惯性。”

    “惯性?”

    “对进口产品的依赖的惯性。”

    陈果严肃地说道。

    “你知道,民用产品跟军用产品是不一样的。”

    “我们之前搞的战斗机、导弹、大型船舶,只要造出来就一定能用上,也必定会产生相应的利益,所以这也决定了我们在整个研发生产过程中是没有后顾之忧的。”

    “但是民用产品不一样,民用产品,我们必须要考虑它的市场经济效应。”

    “一句话,这东西必须得能卖得出去。”

    “但现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各个经济部门,过分依赖进口产品了。”

    “这种依赖,甚至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式。”

    “我们的很多部门,在现在都是非进口不用的,因为对他们来说,进口产品的使用风险最小,培训成本最低。”

    “我之前在很多大厂都考察过,有一个现象很典型:上级强压下去的采购任务,他们会去完成。”

    “但是,采购回来的国产装备,他们不会真正去用,反而只会丢在一边任其吃灰、报废。”

    “这种状况很无奈,也很悲哀。”

    “但如果我们要搞民用,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不得不去解决的问题了........”

    听到这话,陈念终于明白过来,陈果所说的“惯性”是怎么回事了。

    说到底,这还是一种对国产品牌的不自信。

    当然,这也怪不到用户的头上,实在是在前几年,国产品牌太不争气了。

    远的不说,小的也不说,光是一个汉芯事件,就让国内的半导体芯片行业停滞了多少年?

    不信任是应该的,毕竟,没有人会真的为情怀买单。

    不过,相比起陈果,陈念倒是并不太担心这个问题。

    他思索片刻后,开口回答道:

    “这个问题,我来想办法解决。”

    “你来想办法?有什么好办法吗?”

    陈念摇了摇头。

    “没什么好办法,只有笨办法。”

    “以力破巧,不就行了?”

    “同性能、同时代的产品他们不愿意用,那如果,我们的产品,比进口产品还要先进呢?”

    “让我想想......领先一代可能还不太够。”

    “我们就先设一个小目标,让国产产品,领先同类进口产品......嗯......10年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