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九章 引爆! (第1/2页)
“真他么的狠啊!” 办公室里,陈果愁眉苦脸地说道。 就在前两天,他还在跟陈念讨论说,工程机械项目最大的困难不是技术、不是资金和资源,而是市场。 结果现在,对手就给了己方沉重的一击! 直接降价20%! 这是什么概念? 很多需要用到大型机械的项目,如果能省下来这20%的成本,整个项目的盈利就可能由负转正。 而且,这还是桌面上的影响。 在桌面之下,项目的负责人很可能会因为这样的大降价,而获得数以百万、乃至千万计的个人利益。 在这种巨大的诱惑之下,整个市场的风向都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 想要与之对抗,谈何容易? 哪怕陈念所说的计划真的能够实现,产品的技术领先同级产品10年,恐怕也挽回不了这样的劣势。 除非,在技术领先10年的同时,价格还要降到比他们更低...... 这就是纯粹的痴人说梦了...... 看着满脸苦涩的陈果,坐在对面的陈念也不由得有些焦虑。 在很久之前,他就曾经想过有关“蝴蝶效应”的问题。 他知道,随着自己的到来,这个世界的形势一定会发生变化,各个势力之间的平衡也会被打破,但他没有想到,影响居然会这么大。 经济上的打压,居然提前了10年还多。 当然,现在对方使用的还不是极端的手段,所谓的降价倾销,更多也是依托于市场的固有属性、而不是依托于行政力量。 但可以看得出,对方对己方威胁的评估,其实是跳跃性发展的。 很可能,在未来短时间之内,他们的手段就会进一步升级,并且迅速达到顶峰。 而己方真的有能力同等回应他们吗? 不可能。 哪怕在10年以后,我们的同等的手段都极为有限,更别说现在了。 现在,美国经济还没有完全进入空心化阶段,21世纪之后的第一次金融危机还没到,中东泥潭的淤泥也才刚刚没过他们的脚背。 可以说,现在的美国,就是21世纪以来的最强形态。 要用己方还未发展起来的实力,去跟他们的最强形态碰撞,谈何容易? 这一次的危机,真的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所能解决的范围了....... 思索片刻后,陈念开口说道: “实在不行,我们就同等升高关税,限制对方的进口价格?” “不行,这有悖于我们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 “当然,从事实上看,首先违背承诺的是他们,但问题是,其他的西方国家、其他的合作伙伴并不在意这一点。” “他们能看到的,就是我们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肆意提高关税。” “这样的印象一旦被固化,对我们造成的打击甚至会更大。” 停顿了几秒,陈果继续说道: “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现在马上就要进入2006年了,2008年,就是奥运会。” “这是一个关键窗口期,我们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再搞出任何外交上的大动静.......” “我想你也明白我的意思。” “在很多时候,这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陈念无奈地点了点头,对于这件事情,他也无话可说。 不过,提到2008....... 陈念心里突然一动。 蝴蝶效应虽然发生了,但是,风暴也不可能真的席卷整个世界的所有角落。 至少,2008年那场金融风暴的动因,应该是没有受到波及的。 ----不,甚至有可能,它会变得更强。 原因很简单,在前期的一系列对抗中,美国损失了大笔资金和外汇,仅在当初的大豆战役中,各大投资机构所损失的头寸就达到了千亿级别。 更不用谈后续因为歼二十二、J-20b诞生对几家航空公司造出的冲击、以及后续引发的连锁效应了。 一句话来说,现在的美方资本市场,他们很缺钱。 那既然缺钱,哪里来钱最快? 房地产。 cdS。 所谓的cdS,它的正式名字叫信用违约互换,本质上,它是一种针对于杠杆投资的金融工具。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假设一间居民住宅售价10万美元,但客户手头只有5000美元,可房地产公司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决定要把这间住宅卖给客户,它应该怎么做? 很简单,引导居民贷款,贷够10万美元。 但问题是,在5000美元的“首付”下,这笔贷款的杠杆高达20倍,没有哪个银行敢做这种高风险的生意,方案根本就执行不下去。 这时候,事情就出现了一个怪圈。 客户想买房,地产公司想卖房,银行想赚利息,可因为“风险”这个要素存在,这个看上去“三方互利”的交易无法达成。 不得不说,这绝对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所以,要怎么去弥补这个损失? 这时候,银行系统中有一个天才站了出来。 他提出,可以找一个第三方机构作为交易的担保。 银行每年交给机构500美元的保险费,机构在违约发生时,为银行赔付全额资金。 而如果没有违约,这笔钱就归机构所有。 这样一来,银行的风险得到了转嫁,地产公司与客户的买卖也可以继续进行。 听到这个提议,保险公司立刻就做了精算。 随后,他们发现,目前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违约率极低,甚至还不到1%。 也就是说,他们所收到的保险费,只有1%的几率需要进行违约赔付。 只要他们的综合保险费率大于1%,这笔生意就有的做。 于是,顺理成章地,这笔生意做成了。 所有人都很高兴,所有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果事情就这么结束,那cdS的正面作用,无疑是远大于负面作用的。 但,资本是贪婪的,它绝对不会就此停下脚步。 在看到保险公司不费吹灰之力地赚到了巨额利润之后,第三方投资公司心动了。 他们必须要分一杯羹。 于是,他们找到保险公司,用一次性支付全款的方式,拿到了这笔cdS的所有权。 开了这个先河,包括摩根大通、雷曼兄弟在内的投行突然悟了。 这不就是债权交易吗? 既然是债权交易,那就上交易所啊! 于是,cdS产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