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二章 金属氢电池起步,正是迈向未来 (第1/2页)
在休斯顿看来,华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战略轰炸机的飞控问题,但实际上,哪怕不考虑陈念最新提出的等离子装置,h-20的飞控系统也已经达到了完全可用的标准。 毕竟,在经过二十几年的进化发展之后,b-2原本复杂无比的飞控系统,也因为电子技术、智能技术的发展而变得相对简单了。 系统所提供的技术,都是成熟的、稳定的,相比起b-2的技术,还要实用许多。 现在,有了等离子装置的加持,h-20的机动性势必要再往上走一个台阶。 甚至有可能,它将成为图-160之后,机动性最强的战略轰炸机...... 603所,唐长红的办公室里。 陈念一边翻动资料,一边解释着自己的等离子体设计。 “等离子装置、或者叫等离子射流激励器,它的本质原理是通过火花放电产生高能射流,从装置上方喷出,从而改善大角度机动下的前缘分离流。” “在这个过程中,放电频率和强度是影响飞控最主要的因素。” “所以,我们制造这类装置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确定电极材料、确定电源功率。” “按照我的设计,等离子体装置要使用非对称式布局,绝缘介质为用聚酰亚胺薄膜,放电电极用铜箔,预埋电极宽度为5mm,,预埋电极后缘和暴露电器的前缘相接。” “电源的话,要使用微秒脉冲电源,半脉冲宽度设置在25微秒,脉冲峰值功率要达到4.5mw以上。” “测力装置的话,可以用杆式六分量天平,响应频率要大于80hz.......” 听着陈念的话,唐长红一边记录,一边连连点头。 在最初看到陈念的设计时,他还以为对方只是会提供一个方向性的指导,最多就是把原理说明白、把关键点搞清楚,就像他之前提供h-20的基本技术指导一样。 但没想到,这一次他提供的,居然是完整到了参数级别的技术! 终于,自己也能享受一次传说中的保姆级服务了。 要知道,之前歼二十二制造的过程中,他就听雷刚那边说起了很多次有关陈念的传说。 他一直都惊叹于这么一个“个体”,怎么能完成数百乃至上千人花费数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也一直都想有机会能见识见识。 而现在,自己总算是体会到了。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等离子体射流激励装置。 但装置虽然小,却丝毫不影响自己的“用户体验”。 而这种体验,实在是太爽了....... 自己甚至都不需要去思考,所有的东西就那么摆在了面前。 唯一要做的,就是按照文档和参数的指引,去把东西造出来。 这点小事,难道自己还做不好吗? ----当然,在这个过程里,唐长红也不是完全没有疑问。 关于放电频率的问题,他就反复跟陈念确认了多次。 但无论自己的问题多么刁钻、多么细节,陈念都能毫不犹豫地回答上来,还附送一部分原理解析。 “......所以综合来讲,放电频率小于70hz,大攻角时施加激励后全机升力系数随放电频率的增加而增大,放电频率大于70hz,全机升力系数随放电频率的增加而减小,放电频率70hz时飞行器升力系数增幅最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建立一套额外的控制系统,与飞控传感装置结合,从而实现对等离子体装置的控制.......” 陈念终于讲完了等离子体装置的全部内容,而对面的唐长红脸上,则已经写满了心悦诚服的神色。 “太牛了!” 他由衷地说道。 “陈工,你这技术和知识储备量,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了。” “我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那么久,还从来没有遇到你这么夸张的人......” 听到他的话,陈念腼腆地笑了笑,随后回答道: “我这其实不算什么,你们能空手把h-20造出来,才是真的厉害。” “毕竟,这么大、这么复杂的一架飞机,从零到1的过程是最难的......” “那真没什么难的!” 唐长红赶紧摆手。 笑话,你都把关键的技术搞定了,还说什么我们的工作最难,那不是寒碜我们吗? “其实也就是一些实务的工作罢了,换谁来做都一样。” “最大的贡献还是你这边,陈工......” “还是别叫陈工了,就叫小陈好了。” 陈念打断道。 他实在是有些不习惯唐长红对自己的称呼,毕竟,在自己的心里,唐长红始终都还是那个“鲲鹏之父”。 抛去系统的加成,像唐长红一样的这一代人,始终都是自己心里不容质疑的高山。 “.......小陈就算了,我跟老杨一样,叫小念吧。” 唐长红哈哈一笑,继续说道: “小念,你这次专门过来,是打算待多久?后续的工作,你是要全程介入了吗?” 陈念点点头,回答道: “是的。” “从今天开始,一直到h-20试飞成功,我就一直呆在603了。” “当然,不是因为你们做的不好哈,是因为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我们必须保证h-20尽快完成试飞、形成战斗力。” “所以,我想通过自己介入,去帮伱们排除掉一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明白。” 唐长红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思索片刻之后,开口道: “进展到这个环节,也确实是到了风险和问题高发的时期了。” “飞控这块,有了等离子射流装置之后,整个系统的鲁棒性会有大幅提升,后续基本不会再有什么问题了。” “我们能想到的,主要可能就是舱内结构的问题了。” “至于雷达和电子那块,可能你还是要去跟14所那边看看,我们是打算给h-20上数字阵列雷达的,据说他们在性能上做了优化。” “然后最后的、也是最难的,变循环发动机,606所那边进展很快,估计问题也不会太大----他们毕竟有经验嘛。” 唐长红的话说完,陈念微微沉吟了几秒,随后问道: “隐身涂层呢?这块没什么问题吗?” “材研所那边反馈是没问题----之前歼二十二上不是用了少量石墨烯材料吗?现在基本实现量产了,会用在h-20上。” “那就没问题了。” 陈念长舒了一口气。 如果唐长红所说的情况没有水分,那后续,h-20项目的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